梅山灌区工程灌区1标渠首隧洞出口。
红网时刻新闻8月16日讯(通讯员 周珍伟)在梅山灌区工程灌区1标的建设战场上,一场与时间赛跑、与地质较量的攻坚战正激烈上演。面对复杂地质条件与紧迫工期要求,项目团队以“硬核”技术突破与精细化施工管理,接连攻克钻爆段开挖与衬砌两大核心节点——2025年3月18日钻爆段开挖施工正式启动,6月17日圆满完成350米开挖支护;6月5日边顶拱衬砌施工紧锣密鼓跟进,8月15日再次以高质量收官,为渠首隧洞全线贯通按下“快进键”。
精准布局,吹响施工号角
梅山灌区工程灌区1标作为整个灌区建设的核心部分,承担着构建骨干渠系的重任,其中钻爆段边施工更是关键环节。该标段采用先进的TBM + 钻爆法施工,新建骨干渠系涵盖总干渠渠首隧洞、太平龙溪分干渠等重要部分,骨干渠道总长26.738公里。此次钻爆段施工,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隧洞穿越的地质构造极为复杂,集顺坡岩层、断层破碎带、泥夹石等不良地质于一体,施工难度极大,隧洞开挖之初,面对软弱破碎围岩,只能以挖机进行开挖。项目部深知此次施工任务的艰巨性与重要性,在施工前便组织了多轮技术交底与安全培训。技术人员详细讲解施工工艺、质量标准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确保每一位施工人员都心中有数。同时,安全管理部门通过案例分析、现场应急演练等方式,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为施工的顺利开展筑牢思想防线。
攻坚克难,日夜奋战不停
6月5日,随着第一车混凝土缓缓注入模板,钻爆段边顶拱衬砌施工正式拉开帷幕。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人员穿梭,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供应与质量控制对现场施工也提出了挑战。由于施工地点距离混凝土搅拌站较远,且运输道路崎岖,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离析、初凝等现象,严重影响施工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添加适量的外加剂,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保水性;另一方面,合理安排混凝土运输车辆,确保混凝土及时供应。同时,在施工现场设置试验室,对每一车混凝土进行严格检测,只有检测合格的混凝土才能用于浇筑。
在施工过程中,还遇到了高温天气的不利影响。炎炎烈日下,洞内温度居高不下,施工人员面临着中暑的风险,同时高温也会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项目部及时调整施工时间,采取“早出工、晚收工”的方式,避开高温时段。并在洞内设置通风设备,加强空气流通,降低洞内温度。同时,为施工人员配备充足的防暑降温用品,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矿泉水等,确保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科技助力,提升施工效能
为确保施工进度与质量,项目部采用全断面钢模衬砌台车及分仓浇筑工艺。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泵送技术,将混凝土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作业面,大大提高了浇筑效率。同时,运用智能温控系统,对混凝土入模温度和内部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与调控,有效防止了混凝土因温度应力而产生裂缝,保证了边顶拱衬砌结构的质量与耐久性。
日夜鏖战,350米告捷
8月15日,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浇筑完毕,钻爆段边顶拱衬砌施工圆满完成,350米的坚实防线屹立在隧洞之中。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边顶拱衬砌混凝土的强度、平整度、厚度等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质量优良。
此次施工的圆满完成,离不开参建各方的紧密协作与共同努力。项目部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统筹安排施工资源,确保了施工的连续性与高效性。施工班组日夜奋战,不畏艰难,以顽强的毅力和精湛的技艺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监理单位严格把关,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了施工质量与安全。
展望未来,续写灌区辉煌
梅山灌区工程灌区1标钻爆段边顶拱衬砌施工的成功完成,为整个灌区工程的建设树立了榜样,积累了宝贵经验。其他各项工程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展望未来,梅山灌区工程灌区1标项目部将继续秉持“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理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严谨的态度投入到后续工程建设中。全体参建人员将以此次施工的成功为动力,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按计划顺利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梅山灌区将成为一座造福当地人民的伟大工程,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红网
作者:周珍伟
编辑:邓蔚琴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