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御敌长城,用生命谱写出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据统计,1921-1949年间,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湖南牺牲的革命烈士共20多万人,有名可查的英雄和烈士就有15万余人。他们用热血浇灌信仰,以牺牲铸就民族脊梁,让湖湘大地成为镌刻着英雄印记的红色沃土。
红网时刻新闻推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专栏,回望抗战岁月,缅怀湖湘英烈,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让英雄之光,照亮新时代的奋进征程。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卢欣 长沙报道
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初期,湖南衡阳(今衡东)籍抗日将领刘阳生以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防线,最终在1938年武汉会战的南浔路战役中壮烈殉国,年仅34岁。
作为国民革命军第70军第19师第114团上校团长,他率部死守江西九江金官桥阵地,与日军精锐第106师团展开殊死搏斗,直至弹尽援绝,全团几乎伤亡殆尽。
少年从军,戎马生涯
刘阳生,字茂林,1904年3月1日出生于衡东县草市镇丫塘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5岁丧父,由母亲和舅父抚养长大。13岁时,他瞒着家人投奔湘军唐生智部,成为一名“娃娃兵”,从此踏上军旅生涯。
1927年,刘阳生被选送到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教导总队军官队(即湖南干部学校)学习。毕业后,在第四路军(后改称第70军)第19师第57旅任职,相继担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刘阳生时任第70军第19师第113团第3营营长,率部扼守蕴藻浜狮子桥阵地十余日,利用河网地形有效阻击日军坦克进攻。
因战功卓著,他所在的第19师被评为淞沪会战战绩最优的十个师之一。战斗中,他手臂负伤,被送往长沙治疗。
武汉会战壮烈殉国
7月初,刘阳生伤愈归队,升任第19师57旅114团中校副团长。7月23日,日军106师团乘快艇由湖口窜入鄱阳湖,在姑塘(九江东南)登陆,中国驻军关麟征部与之激战。刘阳生率部随第70军奉命增援,将日军击溃,收复塔顶山、普泉山等地。九江失守后,日军沿南浔铁路进攻南昌。他又率部随第19师于7月26日在马祖山一线阻击日军,坚持了四个昼夜,掩护友军在南浔铁路沿线布防,然后开赴庐山,防守牯岭。
7月31日,日军在空军掩护下,兵分两路,沿南浔铁路和公路向南昌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沿线守军李汉魂部的第64军187师伤亡惨重,急令守备牯岭的第19师星夜驰赴187师阵地接防。
8月3日凌晨,日军集中飞机、大炮对第19师阵地狂轰滥炸,工事多被摧毁。在这战斗的危急时刻,刘阳生被升任114团团长,奉命死守,阵地几次失而复得。5日,战斗更加激烈,官兵伤亡很大,他虽再一次夺回了阵地,但前沿阵地上的两个小高地,已成了光秃秃的焦土,阵地周围一片狼藉,到处是遗下的尸体和武器,令人触目惊心。
战后,国民政府追赠刘阳生为陆军少将,以表彰其忠勇。1988年1月2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2015年,他被列入民政部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编辑:张皎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