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经开区一隅。资料图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璐 王婷婷 实习生 刘兴 长沙报道
日前,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公布了2024年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十大典型案例,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啤酒废水协商排放创新实践典型案例入选。
据了解,该区创新实践废水资源化利用模式,以“碳源”为契合点,通过明晰园区、企业和污水厂、生态环境部门“三责”,探索破解政策法规难题、执法监管难题、应急处置难题“三题”,实现了企业降本纾困、环境减污降碳、园区营商优化“三赢”。
试点先行,全省首创成效显
污水处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及减污降碳的重要抓手之一。
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废水主要处理模式有两种:一方面,工业废水经过预处理达到较严的排放标准再纳管,导致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因大部分污水处理厂进水COD、BOD5等污染物浓度普遍偏低,为维持微生物的活性,保障脱氮除磷效率、实现达标排放,还需要补充“碳源”。
一边是污水处理需要额外购买“碳源”,另一边却在拥有优质“碳源”的同时,花大价钱去治污。如何让二者各取所需并有效利用?
在湖南省生态环境厅、长沙市生态环境局指导下,宁乡经开区将食品生产和污水处理进行有机的结合,2022年,该区投入120余万元改造维护污水管网,成功推动青岛啤酒(长沙)有限公司与长沙天创水务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啤酒企业生产的废水经简易调节处理后,直接排入市政管网,输送至宁乡经开区污水处理及回用水厂。这一创新模式为污水处理厂提供了优质的“碳源”补充,双方均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
作为湖南省首个啤酒生产废水资源化利用合作项目,宁乡经开区的经验已获得省内多个市州生态环境部门的关注与调研学习。
在示范效应下,望城经开区新入驻企业乐惠国际长沙鲜啤三十公里科技有限公司效仿,与长沙鹏鹞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废水委托处理协议,节约了可观的污水处理站建设及运维费用。
宁乡经开区啤酒废水资源化利用的成功实践,为湖南省乃至全国食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图为宁乡经开区俯瞰图。
明晰“三方责任”,机制护航稳运行
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了清晰的园区-企业-污水处理厂三方责任机制。
园区履责方面,宁乡经开区牵头完成排水现状调查与可行性论证,编制《青岛啤酒(长沙)有限公司废水协商排放实施方案》。投入资金进行专业管网改造维护,防范输送污染,并积极协调企业、污水厂关系,统筹应急处置。
企厂协同方面,在园区协调下,青岛啤酒与污水处理厂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免费处理协议,明确排放与纳管标准,防止冲击污水处理负荷。双方同步调整在线监测标准,完善事故池等应急设施,确保及时响应。
部门支持方面,长沙市生态环境局主动服务,指导企业完成原有在线监控平台排放标准调整、排污许可变更等手续,并在审批、监管、执法、应急等多环节给予全力支持。
破解“三难题”,监管创新保安全
项目实施中成功解决了三大核心问题:
破解政策瓶颈方面, 在省、市生态环境部门指导下,园区突破原有排放标准限制,指导企业依法变更排污许可和在线监测要求,确保协商排放合法合规。
创新监管模式方面,监管重心从“企业末端监管”转向“对排水路径的全过程监管”。园区组建专业巡管队伍,定期检测企业排口浓度确保达标,并巡查管网与沿河排口,通过“微信工作群”即时反馈问题,保障管网安全。
强化应急能力方面,针对全链条环境风险,青岛啤酒修订应急预案、改造应急设施并定期演练。园区层面,建立完善了园区-企业-污水处理厂应急处置机制与工作方案,明确职责,有效降低了废水超标与管网溢流风险。
效益显著,多方共赢促发展
废水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带来了可观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企业减负增效见成效。 2023年,青岛啤酒(长沙)有限公司节约污水处理及污泥处置费用约24万元,减少碳排放70余吨。乐惠国际长沙鲜啤三十公里科技有限公司节省污水处理站建设投资约200万元,预计每年降低运营成本约10万元。
污水厂提质降成本。食品废水提高了污水处理厂的废水可生化性,减少了污水处理厂“碳源”添加量,2023年协议污水处理节约“碳源”成本6万余元。
宁乡经开区啤酒废水资源化利用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合作企业纾困解难,更探索出一条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协同降碳的新路径,该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有效优化了园区营商环境,增强了招商引资软实力,有力促进了园区食品产业集聚发展。其经验为湖南省乃至全国食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来源:红网
作者: 李璐 王婷婷 刘兴
编辑:张皎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