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第二届“智汇潇湘 才聚星城”2025世界名校博士长沙行活动正式启幕。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卢欣 长沙报道
潮涌湘江,群贤毕至,一场长沙与全球顶尖人才的“双向奔赴”火热上演。
七月的长沙涌动着求才若渴的热情。三一集团会议室内,来自哈佛大学的博士唐同学面对长沙企业代表侃侃而谈。结束海外12年求学生涯的她,今年6月刚刚入职长沙智能驾驶企业希迪智驾。她坦言选择长沙不仅因乡情,更因为在这里“科技与产业的逻辑不是平行线,而是融合共振的‘黄金曲线’。”
7月30日,由湖南省侨联与长沙市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智汇潇湘 才聚星城”2025世界名校博士长沙行活动正式启幕。这场汇聚了16个国家和地区的56名顶尖博士的盛会,吸引了来自哈佛、杜伦大学、奥克兰大学等51所世界名校的青年才俊。
城市诚意:湖南优势与人才政策的双重引力
湖南的八大优势:生活成本低、教育资源好、医疗条件好、产业基础好、开放平台好、科研平台好、人才资源好、营商环境优。
开幕式上,与会领导真诚欢迎大家走进湖南、扎根湖南、融入湖南,在三湘大地追梦圆梦。希望博士们能成为湖南对外开放的“大使”和引才引智的“红娘”,助力湖南连接全球智慧。
为吸引人才,长沙今年打出政策组合拳——迭代升级三大专项人才政策:“双肩包”行动计划10条、湘江科学城人才10条、马栏山人才10条。这些政策为不同领域人才提供精准支持:求职可享14天免费人才驿站,博士硕士购房最高补贴10万元,创业青年最高可获500万元担保贷款及5亿创投基金支持。
“长沙的人才部门不只是‘招我来’,还帮我‘走下去’。”三一硅能科技公司副总经理陈嘉博士分享选择长沙的心路历程时感慨。从人才补贴到家庭关怀,这座城市给予的归属感让他决定扎根于此。
这场汇聚了16个国家和地区的56名顶尖博士的盛会,吸引了来自哈佛、杜伦大学、奥克兰大学等51所世界名校的青年才俊。
成果落地:17份签约背后的“双向奔赴”
活动开幕当天即结出硕果。经过前期精准匹配,17名海外博士与长沙用人单位现场签署入职意向协议,实现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英国杜伦大学的喻博士怀揣家乡情结返湘,已与湖南师范大学达成入职协议。他说,“家乡的人才政策与创新生态是我们回来的最大底气,期待为湖南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对接洽谈专场在三一集团举行。长沙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李铁华向青年才俊描绘长沙打造“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的决心:“长沙打造人才生态的追求不会变,提供最优服务的初衷不会变,陪跑赋能的坚守不会变。”
江苏籍的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叶博士列举他眼中的“长沙优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才政策友好、生态环境宜居、经济发展稳健。“这是一座充满机遇的城市,非常适合我所学课题未来的产业化落地。”
山东籍的李博士第一次来长沙就收获惊喜:“学术氛围浓厚、科教资源丰富,这是一个能让我充分施展才华的城市。”
7月30日至31日,博士团深入长沙产业一线,先后考察三一重工、苏科智能、中电软件园、海归小镇等企业与平台。
实地感知:从实验室到产业线的深度体验
7月30日至31日,博士团深入长沙产业一线,先后考察三一重工、苏科智能、中电软件园、海归小镇等企业与平台。
这些参观点位精心挑选:三一重工作为全球工程机械龙头,展示长沙高端制造实力;中电软件园代表信息技术产业高地;建设中的大泽湖海归小镇·湘商总部基地,则瞄准研发人才国际化社区。
宁乡籍的英国巴斯大学姜同学在参观中坚定了回乡发展的决心:“长沙的传统产业枝繁叶茂,新兴产业也在茁壮成长,还连续17年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这里不仅有最美的人间烟火,更有让双肩包装满梦想的无限可能。”
活动背后是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雄心。当前长沙正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奋战三季度 打赢攻坚战”行动,推动包括海归小镇在内的659个重点项目提速建设。这座连续17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星城,正将人才的“关键变量”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最大增量”。
考察行程最后一站,英国巴斯大学博士姜同学站在大泽湖海归小镇建设工地旁,指着初具规模的湘商总部基地对同伴说。这位宁乡姑娘的总结道出许多参会者的心声:“返校后,我要向同学和师弟师妹们热情地推荐长沙。”
活动虽已落幕,长沙的引才步伐未停歇。京港澳高速扩容工程加速推进,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将于10月校飞,湘江科学城配套中学9月开学——这座城市正以奔跑姿态夯实人才发展根基。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编辑:刘娜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