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吴剑学:着寿衣坐等日寇,他宁死不任伪职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编辑:刘娜 2025-07-24 21:43:23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御敌长城,用生命谱写出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据统计,1921-1949年间,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湖南牺牲的革命烈士共20多万人,有名可查的英雄和烈士就有15万余人。他们用热血浇灌信仰,以牺牲铸就民族脊梁,让湖湘大地成为镌刻着英雄印记的红色沃土。

红网时刻新闻推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专栏,回望抗战岁月,缅怀湖湘英烈,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让英雄之光,照亮新时代的奋进征程。

20180531091009960.jpg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卢欣 长沙报道

吴剑学,曾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高材生、湘军中将、湖南省政府委员。但在1944年那个夏天,面对入侵故土的日寇,他只选择了一个身份:不屈的中国人。

威逼利诱之下,他身着寿衣,端坐待敌,以“宁死污土,不立寇庭”的绝唱,与子共赴国难。

戎马半生:从振武学堂到湘军名将

吴剑学(1883—1944),字熙农,湖南湘乡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吴剑学出生于湖南湘乡潭市镇茶湾。10岁丧父,由母陈氏抚养成人,生活甚为清苦。他幼就蒙学,得同乡挚友陈方度先生之助,乘陈家盐船,直抵武汉,考入湖北武备学堂。

毕业后因成绩优异,吴剑学官费派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不久加入同盟会。后应同盟会会员、北洋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之召任该部军官,协助秘密发展革命力量。

武昌起义爆发后,当吴禄贞遭袁世凯暗杀,吴剑学辗转至保定军官学校担任教官,培育军事人才。

吴剑学先后任湘军长岳守备司令(辖三个营)、第二师第四旅旅长。1916年率部参加反袁、驱汤(芗铭)运动。谭延闿第二次督湘,将湘军整编为两个师及六个守备区,吴剑学任湘军第一守备区司令,驻湘潭。

退隐故园:从“乐闲园”到拍案怒

孙中山病逝后,广东各派军事势力纷争加剧。吴剑学心情沮丧,交卸军队,寓居上海。

山西省省长阎锡山、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趁机以日本士官学校同学之宜,分别以民政厅长、联军参谋长职务,屡次邀吴剑学共事。吴剑学以阎锡山盘踞山西、孙传芳抗拒北伐为耻,不往。

后来,国民党元老提议吴剑学为湖南省政府委员,吴剑学表示与世无争,平日深居简出,并将寓宅小花园题名为“乐闲园”,自号“乐闲”以示淡泊,1935年干脆请退休闲居。

1937年,吴剑学由省城举家迁回湘乡,卜居土桥八亩冲(今梅桥镇新桥村),平日以读史书自遣,会意处抚案咨嗟。每读报纸,对日军侵犯中国拍案怒骂,多次愤慨。

血染乡土:八亩冲的最后一课

1944年夏,日军驻湘乡司令部派出军官闯入八亩冲吴剑学的住宅。

日军官出示一封某伪组织头目劝吴剑学出组维持会的信件,吴剑学稍稍过目后,即将信件退还,以示拒绝。同时坚决拒用日语交谈,日军官即用中文笔谈,纠缠良久,不得首肯,带随侍在侧的吴剑学之第三子吴家钢以作人质,愤然而去。

日军离去后,吴家哭成一团。吴剑学却镇定自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告诫家人速速躲避,自己穿着寿衣等死。

6月29日,寇兵再至,室内空荡,吴剑学身着寿衣端坐院中。日军仍要挟其就范,遭嗤鼻以对。残暴的日兵当众拷打吴家钢,声声惨叫撕裂长空。被强拖出门时,吴剑学奋力坐地怒吼:“宁死污土,不立寇庭!”日军官的刺刀穿透他的胸膛,时年61岁。其子吴家钢亦同时遇害。

2015年,民政部公布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吴剑学名列其中。这位湘中英烈用生命构筑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编辑:刘娜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646941/68/1515359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