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乡村追梦人| 贺顺:化“污”为“肥”的乡土逆行者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彭舒婷 武千惠 编辑:张皎 2025-07-21 16:32:20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为宣传湖南农业农村创业创新政策,讲好返乡创业故事,展现新时代农村创业者风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红网开设《乡村追梦人》第六期专栏,以笔为犁,深入挖掘新农人在村口致富,在家门口就业典型,把镜头对准以创新创业为支点,撬动基层效能、激发人才活力、厚植产业潜力的这些人、这些事,书写湖南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

111.jpg

湖南益阳富立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贺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彦兵 通讯员 彭舒婷 实习生 武千惠 益阳报道

湖南益阳富立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发酵车间里,翻抛机搅动着深褐色的有机原料,蒸腾的热气裹挟着泥土与菌群发酵的气息。

一个身着工装的年轻人俯下身,随手抓起一把腐熟料,指尖捻动,仔细观察着成色。这位被乡亲们称为“与臭为邻,化腐成金”的小伙子,正是贺顺。从飞机工程师辞职返乡,变成“臭”名远扬的肥料专家,贺顺的转型,印证了新农人投身乡村创业浪潮的梦想。

如今,他的工厂年处理秸秆与畜禽粪污8万吨,带动周边农户年增收上万元。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以绿色循环技术为笔,在桃江大地上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振兴画卷。

从“修飞机”到“治粪污”的逆行路

2018年的广州白云机场机库内,身穿工装的贺顺在检修记录上签下名字。

窗外,一架客机正滑向跑道。手机震动,接通后,父亲告诉他,家里开办了有机肥厂,因工艺落后,发酵车间臭气熏天,容易引发环保“账单”。

随后,贺顺辞去高薪工作,回到家乡,立志用有机粪肥滋润田野、推动农业生产绿色健康发展。

“放弃年薪20万元的工程师工作,回去搞有机肥?”同事的质疑声犹在耳畔。

贺顺清楚,父亲独自支撑的有机肥厂,而家乡正深陷“秸秆围城”之困——灰山港镇作为桃江蛋鸡养殖核心区,日均产生鸡粪30余吨,秸秆年产量超4万吨左右,偷排河道、焚烧秸秆事件频发。

“那段时间,自家工厂的状况频发。”贺顺感慨,因传统堆沤发酵不充分,导致有机肥氨气刺鼻、腐熟度低,农民抱怨“烧苗”。

看到父亲仍在浓烈的粪污气味中操劳,贺顺的心被揪紧了。

回忆那段起步时光,他坦言:“那个时候,湖南省内相关的具体支持政策还没出台,大家对粪污处理的价值认识也不够深入,普遍觉得能把粪便做成肥料、不浪费就算很不错了。”

转机出现在2017年。国家层面连续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这股强劲的政策东风,让敏锐的贺顺捕捉到了巨大的时代机遇。

“我反复研读那些文件,意识到全面推广高效、无害化的粪污处理已是势在必行!”他回忆道。

洞察到行业即将变革,又目睹了父亲辛劳,加上对环保农业的执着信念,三股力量交织,最终促使他下定决心,辞去城市的高薪职位,踏上了这条“逆行”乡土、矢志“变废为宝”的创业征程。

这既是承继父业的孝心延续,也是投身绿色农业、为乡村创造价值的全新起点。

333333.jpg

位于桃江县灰山港镇的益阳市富立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破壁之旅,从“门外汉”到“肥料专家”的转身

对于非科班出身的贺顺,踏入有机肥行业意味着从零开始。技术壁垒与销售困局,犹如两座必须翻越的陡峭山峰。

厂房里机器轰鸣,贺顺最常紧锁眉头。如何消除恼人气味?如何优化配方?如何精确掌控发酵的“火候”?

这位门外汉直面最基础的难题。他选择了最“笨”也最有效的办法,“不懂,我就去请教!”揣着样品,贺顺一次次叩响省微生物研究院、省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大门。

在专家点拨下,团队历经数不清的昼夜攻坚,反复调整试验,最终通过微生物菌剂配比的精准优化和发酵工艺的升级,成功驯服了刺鼻氨气,核心技术难关终于告破。

技术突破的喜悦意犹未尽,销售的现实压力已突然袭来。

化肥思维根深蒂固,贺顺的有机肥样品屡遭拒斥。“改变习惯太不容易,”他坦承。但这位不服输的创业者用最质朴的策略打开了局面:亲力亲为上门普及知识,免费试用让效果说话。一袋袋免费肥料送出,换来了农户试用后的认可,口碑如涟漪般扩散,市场的大门被耐心和专业逐渐推开。

如今,车间里的贺顺判若两人。昔日门外汉已成行家里手,对各种原料的物性、菌群活性、市场拓展如数家珍,侃侃而谈间尽显专家风范。

车间旁的两项专利证书、三个肥料登记证,正是对他跨越知识鸿沟、将创业热情锻造成核心竞争力的无声见证。

11111.jpg

一辆满载有机肥的货车驶向各蔬菜种植基地。

厂社联动,“肥”与“粮”的循环交响

有机肥生产季节性鲜明,夏季的富立来厂区常陷入沉寂。昂贵的设备、闲置的工人、沉重的固定成本,成为贺顺挥之不去的烦恼。

创新“两条腿”走路:2023年,贺顺的解法独具匠心——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 淡季时,工厂员工无缝变身农田耕作者, 在流转的土地上种植水稻、油菜、棉花。这不仅有效盘活了人力资源,更直接催生了一个精巧的“农业小循环”:

田间废弃秸秆,成为有机肥车间的优质发酵原料。车间生产的有机肥和高效菌剂,又优先滋养着合作社的示范田。阳光下泛着油亮光泽的肥沃土壤,是这一闭环最生动的证明,粮食安全在循环中悄然夯实。

当合作社示范循环的同时,印着“富立来种养循环,粪肥还田”的罐车,每日穿梭在桃江县田间地头。

自2021年承担省级绿色种养循环项目起,富立来已成为县域绿色农业的关键节点:作为桃江县畜禽粪污处理中心,它依托核心技术,为全县种植户提供免费的沼液沼渣还田和再生肥服务。

四年耕耘,服务遍及十余乡镇,惠及超十万名农户,成为推动桃江农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如今,富立来年处理废弃物8万吨(秸秆+畜禽粪污),相当于减少碳排放2.16万吨;提供稳定岗位50余个,带动年人均增收超万元。

这不仅仅是一个企业淡季问题的解法,更是贺顺用知识践行“变废为宝”,以循环农业书写绿色梦想,为乡村产业振兴绘就的一个充满韧性与希望的新蓝图。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彭舒婷 武千惠

编辑:张皎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646941/65/1514339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