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日,湖南省委一号文件发布,对新一年度的“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
新阶段,湖南如何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如何加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今日,“观潮的螃蟹”刊发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陆福兴教授的文章,分享他对湖南乡村振兴的观察和思考。
近年来,湖南按照党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始终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省的头等大事。在种业创新、智慧智能农业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效。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湖南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板,本文梳理过去的成功经验,在剖析问题中探索发展思路和路径。
多领域持续向好
近年来,湖南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
乡村振兴全国首位度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乡村建设迈向新台阶,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返贫防范有力……
尤其是作为全国13个主产粮省份之一,湖南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水稻播种面积、总产量跃升为全国第一,粮食产量稳中有升。
▲湖南省新化县紫鹊界梯田。(图源:新华社)
近年来,湖南通过实施“六大强农行动”、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等系列精准有效的举措,有力推动了乡村全面振兴工作。
与此同时,全省加快提升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服务社会化水平,持续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四大挑战”值得关注
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场可持续的乡村革命。湖南乡村全面振兴还任重道远,还面临四大挑战。
农民就业不易。湖南是劳务输出大省,农民收入的大头靠外出打工的工资性收入。
当前,东南沿海等地一些工厂的经营未完全复苏,一些出口型外贸企业不景气还在延续,疫情后的产业转型升级也在继续,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产业新业态提升了农民工的就业门槛。
加之我国房地产市场疲软,吸纳农民就业的建筑行业持续低迷,一些小门面、私人店铺和私营小企业活力不足,导致农民灵活就业呈萎缩之势。
因此,农民工就业已经成为一大挑战。
▲2023年10月25日,村民在湖南省资兴市州门司镇州门司村就业帮扶车间加工服装。(图源:新华社)
农业产业不强。农业产业一直是湖南乡村支柱产业,也是弱势产业。
截至目前,湖南乡村的主导产业仍是种植养殖业,效益不高、风险大,乡村产业振兴压力大。
农业产业特色不足,一些“一县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其实并不特,品质也不高,因而附加值较低。
如,许多县的特色产业是茶叶、柑桔、猕猴桃、粮食、油茶等,其实是全省的主导产业,县域特色不明显。
以乡村旅游产业为例,大多以花海、采摘大棚、稻田画、农家乐、钓鱼为主要观光、体验内容,并没有体现一个地方的特色农业和文化。
如一些地方发展茶叶、黄桃、羊肚菌、黑山羊等特色产业,往往在品质、加工、名称、外包装设计上也存在雷同问题,同质竞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此外,湖南农产品加工一直是短板,尽管最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数据显示,湖南当前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只有5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不到3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
乡村规划不优。在实际工作中,乡村规划的重要性,在有些地方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没有乡村规划,就会造成乡村发展随意性较大,也导致盲目投资和建设,浪费资源。
当前,乡村振兴中没有规划和不按照规划建设的还不少,一任领导一个规划的问题依旧存在。不坚持规划先行的乡村建设还不少,没有把乡村建设行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严重制约着乡村建设的有序推进,也是当前湖南乡村建设中最大的挑战。
乡村治理不畅。湖南乡村治理在形式和模式上创新较多,但是,挑战还很多。
一方面,乡村治理调动群众积极性还不足,没有完全形成治理合力。一些地方的乡村治理,村民的参与积极性还不高,影响了治理效能。
另一方面,存在形式主义的做法。一些干部工作作风存在形式主义,对村民反映问题以“模板”回应,对村民办理事项设置“软钉子”。
有的干部对群众的感情弱化,而是瞄准上级是否满意、自身是否有政绩,不问民意、不察民情,甚至作风霸道,影响乡村治理的效果。
以县域为依托从五个方面着力
3月26日,省委一号文件发布,对新一年的湖南“三农”工作作出部署。其中,透出了进一步树牢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跳出农业强农业,跳出乡村振兴乡村”的工作思路。
县级在我国现行行政架构中,属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它上接地市、省级管辖,下管乡镇村,资源配置和社会治理功能齐全。据统计,县域占国土面积的90%以上,人口占全国的70%以上。除县城外,县域的主体构成是乡村,从乡村振兴角度来看,县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和主要平台。
所以,我们在开展乡村振兴的诸多工作时,应走出乡村本身,找准县域在乡村振兴中的着力点。
▲3月19日,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村民驾驶农机翻耕田地。(图源:新华社)
着力种粮大县政策创新,让农民种粮增收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完成这一国家政治任务,种粮大县要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继续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粮食生产相关转移支付资金按规定向产粮大县适度倾斜”,湖南要用好这根“指挥棒”。同时,加快推进种粮大县的粮食生产规模化、产业化,进一步激发种粮大县、种植大户的生产热情,确保种粮县有发展,种粮人有钱赚。
着力繁荣县域经济,让农民就业有岗位。“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今年省委一号文件的第二大任务。
当前,湖南大部分区域的农民人均耕地相对较少,难以靠搞农业产业致富。因此,农业产业收入少的农民如果有地方打工,农民有劳务收入就不会返贫。
而对于乡村振兴来说,背井离乡的外出务工并非第一选择,要拓展县域就业市场,创新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让农民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县域内挣钱。
从去年以来,湖南将县域经济发展提到了更重要位置,繁荣县域经济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
着力县域特色资源,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据调研发现,湖南的一些种粮大户,种粮赚的钱只是国家的补贴,农民搞乡村种养赚不到什么钱。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一主一特’县域产业”,湖南要以县域特色资源开发为抓手,科学规划和引领乡村产业特色发展,完善相关优惠政策和技术指导,优化乡村种植养殖业的环境,完善营销和冷链等设施,让农民从事乡村产业能够致富。
着力县域统筹,做好乡村建设规划。乡村振兴不能一任领导一个思路,必须一张图纸干到底。
要以县域为空间和整体单元,在科学规划各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功能的基础上,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因地制宜规划乡村建设。
制订乡村规划不能请专业规划公司一做了之,要征求广大村民意见,激发村民智慧,让农民实现自己的想法。要坚决杜绝“只考虑上面要什么,领导要什么,而不考虑农民要什么”的现象。
着力县域党委统一领导,确保乡村治理不折腾。乡村治理最大的难题是存在“折腾”农民、“折腾”乡村干部的情况。
▲湖南岳阳油菜花田。(图源:视觉中国)
要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等做法,严格实行上级部门涉基层事务准入制度,健全基层职责清单和事务清单,坚持为基层减负赋能,推动解决“小马拉大车”等问题。
要坚持县域党委统一领导,以县为单位严格控制和监督各部门的检查评比事项,限制基层填报的表格数量,坚决杜绝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实现乡村的精简治理和有效治理。
(作者:陆福兴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来源:红网·观潮的螃蟹
作者:陆福兴
编辑:陈纲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