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焦脱贫攻坚 湖南这些新闻作品喜提中国新闻奖

来源:红网 作者:杨朝文 编辑:胡冲 2021-11-11 23:27:43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记者 杨朝文 长沙报道

日前,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来自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的346件作品获奖。湖南共有17件新闻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3件、二等奖6件、三等奖8件,获奖总数位居全国前列。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考察,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论述。 “精准扶贫”是中国扶贫史上的伟大创举。一场铭刻历史的脱贫攻坚战从十八洞村发起,历时八年之久,艰苦卓绝,波澜壮阔。 纪录和报道首倡之地的首倡之为,是湖南新闻人最关键的使命之一。这些以精准扶贫为背景,将镜头和笔触对准贫困户和扶贫工作者的新闻作品也在此次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大放光彩。

全新表达新闻也能创意出彩

作为中国首座获评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称号的城市,长沙向来以文化艺术创新出彩,其中,湖南广电出品的多个新闻及影视戏剧作品更是影响广泛。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湖南广电推出的创意互动H5作品——《一张照片背后的这七年》,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考察,并与十八洞村村民一起座谈的照片出发,派遣多路记者寻访照片中的十几位村民,结合40张照片、12个故事、1个短视频,多个角度展现十八洞村7年来的变化。

WechatIMG1271.jpg

《一张照片背后的这七年》(部分)

多个故事融入一张极具历史意义的照片中,观众在总书记与十八洞村村民合影的照片中,点击村民的头像,他们这些年的奋斗努力和收获便一目了然,这一新闻作品也荣获中国新闻奖创意互动类一等奖作品。

将采访镜头对准这些历史见证者的同时,他们也没有忘记更多乐观向上、努力改变命运的贫困家庭孩子们。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湖南衡阳祁东县官家嘴镇启航学校的校园里诞生了湖南省第一支由留守儿童组成的合唱团。湖南广电《新闻当事人》栏目记者以记录跟拍的方式,讲述大山里留守儿童的成长故事,并展示出合唱团创始人陈亮伟、义务支教教授王育霖这样的扶贫人物典型的故事。让观众切身感受到儿童们虽深处困境,但依然积极向上,努力提升自我自强不息精神,更让这个参与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202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团队背后的灵魂人物展现在大众面前。

脚带泥土引领读者走进村里最远的一户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这句话出自20世纪最伟大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新闻采访领域,往往只有脚带泥土,笔下才能写出真情。

由湖南日报社华声在线新闻网站推出的新闻作品《村里最远那一户》,主创人员从湖南省14个市州中各选一个村,聚焦每个村最远的那一户。14路记者跋山涉水,走进村里最偏僻的角落,记录最动人的脱贫故事,获得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专题类一等奖。

9ed007637d07d0737cb9a6c4361788c11ed92ebe1602474812.jpg

《村里最远那一户》(部分)

湖南日报新闻稿件《“首倡地”的答卷》中,主创人员以既见人物又见风采的现场素描,用生动活泼贴近受众的文字,反映出这7年是湘西州减贫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增收最快的事实,该稿件在本届中国新闻奖中获评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类二等奖。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湖南日报由报社党组、编委会成员带队,200多名记者、编辑深入实地采访全省14个市州、110个贫困村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推出“走向胜利”大型主题采访系列报道,其规模之大、覆盖面之广,在全国省级党报中罕见。

湖南广电推出的《从十八洞村到沙洲村》新闻访谈节目,通过回望习近平总书记曾经造访的两个湖南小村庄,折射出中国乡村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一路走来的有效衔接和生动实践。节目组先后走访50多位村民,挖掘出了最具代表性的访谈人物,用“访谈+微纪录+愿景展望”等方式,展现出了村民们的激情、梦想与担当。这件聚焦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效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闻作品,获评中国新闻奖广播新闻访谈节目一等奖。

来源:红网

作者:杨朝文

编辑:胡冲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2021/11/11/1038947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