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10日讯(记者 李璐 通讯员 张文倩 实习生 刘兴)近日,湖南首例以购买“湘林碳票”实现生态替代修复的索赔案件,在株洲市林业局成功办结。谁污染谁治理,谁保护谁受益——不断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让山更青水更绿。
“湘林碳票”具体指的是湖南省行政区域内权属清晰的人工乔木林地、竹林地、油茶林所产生的碳汇量官方凭证。经计量、监测、审核等严格程序确认后,可用于交易、抵(质)押、融资、抵消碳排放等,是推动生态资源资产化的核心载体。
近年来,相关部门持续发力,积极推动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其中就包括加快培育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等资源要素交易市场,合理界定和配置生态环境权益,引导生态受益者对生态保护者的补偿等措施。
此前,“湘林碳票”首单质押贷款在湘西落地,这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林业融资体制的一项创新举措;而碳票实现生态替代修复,则是成功打通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是“生态司法+碳汇交易”的创新实践。
据株洲市林业局法规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开展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违法行动中,发现龙某未经狩猎许可,在禁猎期、禁猎区使用非法工具,猎捕山斑鸠3只、环颈斑鸠11只。经鉴定系“三有”野生动物(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和省级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了生态损害,应当承担生态损害赔偿义务。对照《陆生野生动物基准价值标准目录》,龙某涉案的野生动物基准价值损失共计4200元。
经磋商,赔偿义务人龙某认可了赔偿金额,签署了生态损害赔偿协议,通过湖南省联合产权交易所,自愿购买42吨碳汇,实施“湘林碳票”交易,履行其生态修复义务。
株洲市林业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统筹林业生态资源,探索林业碳汇碳票项目开发,积极争取将集体林纳入“湘林碳票”交易体系,激活集体林沉睡资产,推动林农增收与林业产业价值变现,实现森林“碳库”变“钱库”。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张文倩 刘兴
编辑:刘娜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