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童年的端午

来源:红网 作者:武深树 编辑:贾迪 2019-06-10 10:48:32
时刻新闻
—分享—

又是一年端午,一家老少围着餐桌,吃着粽子,大女要吃咸水粽,小女要吃栗肉粽。一份粽子,多彩生活,吃出的是幸福,吃出的是温馨。看着孩子们脸上的笑容,竟勾起我对童年端午的回忆。

我家住在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晓霞峰下,一座大山把我们困在山里。从山里到山外,得走一个半小时的山路。那时候,山里农村贫穷落后、物质匮乏。对大多数家庭而言,端午节不是现在的“解馋节”,没有香糯的粽子,没有丰盛的午宴。但是,大家的节日感还是有的。端午节,家家户户收拾得干干净净,大小门窗插着艾条,房前屋后遍洒蒜水,墙底床脚布撒石灰。据说这样,可以除虫消毒、消灾避难。

大山端午的习俗,多是与驱邪避灾相连的。不论男女老少,都得喝雄黄酒。母亲怕我们喝不下,便在雄黄酒里加上黄糖,没有多少酒味。但也不能多喝,只能舔上一口。习俗里,端午吃咸盐蛋、大蒜子可以祛寒驱毒,于是这两道菜便是节日美食。小时候家里穷,鸡蛋是用来换油盐的。端午节的咸盐蛋,也得定量供应,一人一个,家里也没有多余的咸盐蛋。嘴馋的我常常把蛋壳吃个净光。那蛋壳,咸咸的,喳喳直响,现在想起来仍是一种美味。大蒜子,大多清蒸,没有油水,但很粉嫩。要是家里偶有节余,母亲便会买上一点肉,和着大蒜子、滴上几滴酱油一起蒸,特殊香甜。那时还有一件习俗,就是用大蒜子皮泡水洗澡。晚饭后,家里用大铁锅熬一锅蒜子皮水,有时洗澡还会加上一些捣碎的大蒜汁。母亲说,端午节用大蒜水洗澡,一年没有蚊虫咬。

大山的那边是小镇,小镇的那边是湘江,湘江的那边是县城。童年的我,总是期盼,有那么一天,能爬过大山,到山那边去看看。大人们说,山那边的端午节最热闹,锣鼓喧天、龙舟竞渡,端午节也就成了我们孩子们的向往。大人们要干农活,没有时间看龙舟,我们便跟着大孩子去。儿时的龙舟赛早已记不清了,但那一江清水、人头攒动、穿梭小贩仍历历在目。困在大山的小孩,来到小镇,来到县城,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一切都是那么好奇。这端午,便是我们打开山门的窗口,便是我们走出大山的节奏。

想着儿时的端午,那是父母对孩子们的安康呵护,那是孩子们对精彩世界的无限希骥。就这样,山村里的山里人,一代又一代,在安康里传承文化,在希骥中成长发展。

(写于2019年6月7日,星期五,天气晴)

来源:红网

作者:武深树

编辑:贾迪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2019/06/10/558188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