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让“痕迹管理”沦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谭琼飞 编辑:黄思哲 2018-12-05 16:27:28
时刻新闻
—分享—

  “痕迹主义”在基层到底泛滥到何种程度?近期多个热点新闻中,可以窥见一二。某乡镇一些干部的手机上普遍装有七八个工作APP,每天若要认真完成APP上的“留痕”任务,要耗费两个小时;一些地方基层干部各类考核表、履职手册、工作日志等达10多种;一些地方召开会议时,会拍下显示会议主题及名称的显示屏,成为展示该项工作的“痕迹”……这些日志、材料、照片,其“要求提交”的目的,是为了上级部门审核查验方便,其本质也已经变了味,成了形式主义的新变种。(11月3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的确,近年来兴起的“痕迹管理”作为一种绩效考核手段和管理方式,弥补了过去党政机关绩效考核相对虚化的不足,使考核内容更加具象,有章可循,便于操作。但一些地方在执行过程中过于注重“痕迹管理”,一味追求事事留痕、处处留痕,这也难免陷入“痕迹”崇拜,逐渐演变为“痕迹主义”。像报道中地方部门就是如此,如此留痕,本质已然变味,成了形式主义新变种,沦为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中学习时的讲话中就说过:“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真可谓是切中弊端,一语中的。

  虽然,表面上看,这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看似无足轻重,但是实际上其危害不可小觑。首当其冲的是增加了基层干部的负担,让基层觉得只要搞好各种“工作留痕”,检查考核就不会有问题,于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这上面,而不去抓实际工作,这就浪费了工作精力,影响了工作实效;另一方面,由于基层干部本来工作任务就重,为了“留痕”而每天按时完成各种APP、微信号、公众号任务,这样可能会因为“压力山大”而诱发弄虚作假,不利于干部作风建设。

  莫让“痕迹管理”沦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必须用实际行动加以整治,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一方面,必须要转变督查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多一些一线考核检查;一方面,要引导树立正确的考核导向,让基层干部将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用在为群众办实事上;另一方面,要开展专项整治,强化对各类APP、微信号、公众号等的管理,让基层工作不被“指尖”“绑架”;再者,必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那些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善做表面文章的种种形式主义,必须要严厉追责和查处,形成震慑。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因此,我们要让群众去评价干部、评价工作效果,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APP上“留痕”,如若不然,挨板子只是迟早的事。(清风反腐专栏特邀评论员、雁峰区纪委监委 谭琼飞)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谭琼飞

编辑:黄思哲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2018/12/05/478815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