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地处湘西北大山深处,距县城137公里,与湖北鹤峰县相邻,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全村近千名群众出行就靠一条简易公路。经济基础十分薄弱,除了生产茶叶外,没有任何经济作物。全村有60岁以上老年人近300人,留守儿童30多名。就是这样一个贫困村、落后村,近四年来,一个偶然的机会, 在一批人的努力下,村务管理与村民自治步入到了全新发展阶段,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这样的难题,在这个偏远山区村庄也产生了可喜的成效。
适时引导 激发留守儿童认同感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应运而生,而且愈演愈烈,成为现阶段突出的社会问题。南北镇薛家村为了防止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在思想上认识上出现偏差,在价值观上产生偏离,及时引导他们自立自强,得到了全村留守儿童一致的认同。
思想上认同。2013年,优秀共产党员、退伍老兵王新法从河北石家庄市来到薛家村,开启了他的扶贫与民共同致富之路,后来他被村民推选为“名誉村长”。在此过程中,他发现大部分在家小孩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孩子们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带着,大部分整天待在家中看电视、玩电脑和手机,不爱说话,性格内向,见到陌生人就躲得远远的,没有户外活动。这样的情形让“名誉村长”很痛心,这样下去孩子们非被废掉不可。他在支村两委会议上提出建立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小组的想法,得到了村支两委和村民代表们的一直认同与全力支持。建立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小组的消息在村里传开后,孩子们及其监护人个个欢呼雀跃,活动小组从提议到成立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方法上认同。薛家村在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工作中,十分注重方式方法。一是起好活动小组名称。“名誉村长”王新法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多次征求意见,最后将活动小组名称定为“我看是非·我看美”。二是明确活动小组的目的。活动小组一方面要让孩子们活泼起来,让他们讲文明、懂礼貌,积极向上;另一方面,要让孩子们成为心灵净化的使者、正能量的宣传者。三是找准专职辅导员。通过召开会议,村民代表积极建议,确定提出了3名建议人选,在“名誉村长”王新法积极说服下,村里的退休老师覃事琼,毅然接受了这一光荣的任务,义务担任专职辅导员,为活动小组开展活动提供专业服务。四是选对活动小组长。为了便于沟通,王新法在假期将其14岁的侄子张华健,从石家庄请来担任活动小组的小组长。
活动小组成立之初,对年龄、年级、村组及是否是留守儿童做硬性规定,防止留守儿童产生自悲心理。第一批参加活动小组的孩子有15个,高中生1人、初中生3人、小学生11人,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目前,活动小组已经发展到40多人,除本村的留守儿童外,还扩展到了附近两个村的留守儿童。
行为上认同。留守儿童由于其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时常会出现行为“跑偏”的现象,因此规范他们的行为十分重要。首先王新法和专职辅导员言传身教,每次活动前,他们都要跟孩子们沟通,介绍成立这个小组的目的,和大家探讨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启发孩子们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同时,教孩子们学会用DV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并把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作文的形式写下来,还鼓励孩子们通过村广播朗读自己的作文,这样,既提高了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其次支村两委、小组长主动引导。通过组织活动,带领孩子们捡垃圾,保持村里的环境卫生,带领孩子们参加各种文艺表演,比如跳舞、打九子鞭等,全面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最后让孩子们融入活动中,在活动中成长进步。通过参与活动,孩子们有了很大的进步,形象上比以前更活泼,更阳光;回到家里主动帮助爷爷奶奶做家务活,尊敬长辈成为习惯;讲文明、懂礼貌、讲卫生成为常态。如张华健同学就是一个进步较快的例子。他原本性格很孤僻、不爱说话,只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不爱上学,整天宅在家里,把家里的人愁坏了又无计可施。王新法把他带到这个活动小组,让他担任第一任组长,很多的事情都鼓励他带头去做。通过一个假期的小组活动,他尝到了没有知识的苦头,主动提出要回学校读书。
搭建平台 增强留守儿童归属感
现实生活中,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在学习、生活习惯等方面有很大差别,连基本的学习活动平台都不具备,更别说请家教、学特长了。为此支村两委与“名誉村长”想尽办法,构筑平台,让孩子们能健康快乐成长。
构建制度平台。为了规范有序地开展好活动,活动小组先后制定了学习制度、活动制度、奖励制度等。规定每月农历初四为全村“学习日”,到了周末,这群孩子都会参加,同时规定每周六早上八点到指挥部集合参加活动;以每个孩子写文章的篇数、做好事的次数、参加活动的天数为基本数据,进行总结评比,一月一小评,一年一大评,给表现优异的小孩发奖品,以示鼓励,同时还将租用的临时指挥部变为活动室。
丰富活动平台。最初覃老师带领孩子们开展活动时没有话筒,孩子们因胆子小,说话声音小,作自我介绍时小朋友们都听不到,在覃老师的建议下,村支两委同意将村广播室交给活动小组使用,广播室变为小组演讲台。
设立展示平台。由于村里经济十分困难,没有资金建立专门宣传栏,随着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孩子们的成果急需得到展示,于是活动小组因陋就简,将木楼的板壁分设区域,设立了“优秀作品栏”、“优秀成员”等宣传栏,为孩子们搭建展示自我的成果展示台。
措施保障 提升留守儿童幸福感
为给孩子们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关爱氛围,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作用,薛家村在村民自治过程中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重要内容,全面激活了孩子们的潜能。
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贯穿村民自治始终。强化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发展成为薛家村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强化保障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活动小组负责人的组成,打破了村界和人员身份界限,只要有利,愿意支持活动小组的,均可吸纳进来。经支村两委研究决定,请薛家村的村主任贺顺勇、“名誉村长”王新法和邻近清官渡村的村主任游碧云为活动小组协调人;南北镇中心学校的贺关贤老师和薛家村的退休干部曾德美(曾任过小学老师)作为该小组的指导老师;清官渡村的党员(薛家村的民誉村民)卢志亚、柒开焉为小组监督员。二是强化设施设备保障。为了让孩子们对“我看是非·我看美”活动小组感兴趣,由“名誉村长”王新法发动与民共富军人团队给活动小组捐赠了50台DV,保证每位孩子有一部DV,并由小组长教孩子们怎样使用。为了便于孩子们拍摄的资料及时播放,支村两委勒紧腰带,挤出资金给活动小组添置投影仪一台,孩子们通过资料播放找到了成就感。活动小组还为孩子们每人定制了一个书包,上面有具体编号,并印上“我看是非·我看美”字样,在每个书包里还装了文件夹、材料纸,随时让孩子们记录所发生的事情。
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纳入村规民约主体。该村结合实际制定了《村规民约》,孩子们在学习中、演讲中处处提到《村规民约》,不仅仅能熟记于心,还能灵活运用,提出自己的意见。家里的爷爷、奶奶、亲戚朋友成了他们的第一宣传对象,而且平时无论在学校还是外出,会经常宣传本村的好典型、好政策。
为了让大家遵守订好的规矩,小组发出倡议,号召大家争做“五好”组员(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劳动好、团结好),实行活动小组评、村支两委评和群众评相结合,评选工作一年一次,纳入全村年终总结表彰,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2016年评选表彰了4名“五好”组员。留守儿童向央(12岁),郑雅丹(9岁),她们俩参加活动小组前,性格内向,连作自我介绍都没自信心,参加活动三个多月后变得开朗活泼,团结同学,通过每周写广播稿,在村广播室播音,还当上了小主持人。郑雅丹在王新法去世后,自己写了一篇文章,挂在花圈上,感动了多家省级媒体记者。
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列为村风民风建设重点。“我看是非·我看美”活动小组成立以后,结合村里提出的创建“省级文明村”的目标,确定了一系列的活动内容,在实施过程中,每一位小组成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孩子们放学回家的路上,手提着垃圾袋,随手捡拾垃圾,路过的群众都不敢乱扔垃圾;为了倡导尊老的好风气,周末孩子们主动帮助孤寡老人打扫房间、送饭送水。如84岁的罗梅香老人,一人在家。在王新法的带领下,孩子们多次去照看老人,还帮助她做家务、收拾屋子。孩子们的行动不仅得到了老人们的夸奖,还影响了全村人,在当地传为佳话。目前,全村打牌赌博、破坏生态、不文明现象早已销声匿迹。
据统计,该活动小组从成立至今陪伴和帮助孤寡老人90余人次,在村广播室播优秀稿件50余篇(小组成员写出好人好事广播稿约220份),捡拾垃圾60余次,拍出“美和丑与是与非”图片约1100张。正因为有活动小组孩子们的努力,发挥了积极作用,该村才一举成功创建为“全省文明村”。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提高了孩子们自身的素质,还大大提升了全村村民的文明程度,同时,也让其他家长们看到了希望,外出务工的家长们纷纷提出要把自己的小孩送来参加这个活动小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活动小组成员会越来越多,因为活动小组的大门是敞开的,欢迎每一位愿意加入的孩子。(湖南省民政厅、石门县民政局)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洪政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