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2014年衡阳文化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文化项目如火如荼,文化惠民绘声绘色,文物保护提质提速,文艺创作可圈可点,文化管理创新创优,文化影响愈来愈大。其中,推出一个文化惠民新品牌——“周末百姓剧场”,启动以来,已连续为老百姓免费演出戏曲节目36场,群众反响强烈、看戏热情空前,一票难求,活动惠及群众5万余人;组织一场盛大群众文化活动——“欢乐潇湘·幸福衡阳”火热蒸湘,活动历时6个月,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联动,1万余群众演员踊跃参赛,900多场群文化赛事,200多万观众现场观看比赛;打造一个百姓身边的图书馆——“衡阳市民掌上图书馆”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数字阅读不花钱,万册精品掌上读;搭建一个“家门口的电影院”——公益电影进广场进社区活动广受群众欢迎,全年为141个社区和9个广场送电影815场,让广大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到、看好电影,深受群众好评。同时,“广场旬旬演、社区周周乐”、“节庆文化活动”、“雁城市民课堂”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继续发挥着文化惠民、文化乐民的重要作用,全年共开展“广场旬旬演”35场,“社区周周乐”300余场,“雁城市民课堂”12讲,节庆期间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活动近百场次、专题展览27个,全年送戏下乡1015场,送电影下乡58488场,“村村通”入户45218户,惠及百姓200余万人。
2014年,衡阳市涌现出一大批精品佳作,《平沙落雁》、《竹娘》、《莲台观世音》等被列为全年重点新创剧目,戏剧《父亲》、《唐群英》、《身边的雷锋》,歌曲《衡阳是个好地方》、《中国在飞》,舞蹈《手狮舞》、《张飞醉酒》,诗歌《衡阳新世纪诗选》,美术作品《瑶山春暖》、《窗》等入围培优作品库。今年创作的艺术作品获国家级奖的3件,获省级奖的19件,3件作品入选第12届中国美展。
2014年4月,衡阳市成立了文化体制改革“回头看”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先后到全省12个市州学习交流,深入转企文化单位实地调研,组织召开座谈会13次。在全市广泛开展示范站点创建活动,评选了32家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以示范带动普及,成效明显。通过制定方案、举办培训、督促检查、严格考核,按照省厅要求,衡阳市提前完成了全国文化市场监管与服务平台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实现数据激活率100%,并启动使用平台办理行政审批业务。
为整顿文化市场秩序,2014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4761人次,检查经营场所1895家次,取缔无证经营书刊、音像摊点26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5000余张,收缴非法书刊25633余(本)册,查处关闭违规网站4家,停业整顿网吧9家,处罚网络下载服务淫秽色情内容的视频电脑销售店3家,删除网络色情书籍63部,立案82起,删除有害信息21000余条。市“扫黄打非”办先后五次牵头组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公安、工商、网管办、城管、海关、邮政、交通、电信等部门执法人员,联合开展了“清源”行动、“净网”行动、“秋风”行动和打击“三假”专项行动,检查了出版交易市场、火车站周边、音像店、报刊亭等重点部位,重点检查了38家印刷企业、5家快递公司、8家网站。
一系列文化工作取得的成就使得衡阳文化影响愈来愈大。衡阳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重视前所未有,文化工作进决策,进项目,进预算。广大群众参与文化的热情越来越高,群众文化品牌开始家喻户晓,民间文艺团体和群众明星比比皆是。2015年,衡阳文化工作将2014年的成绩上继续奋战,奋力一个目标,即奋力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新“两个品牌”,即继续创新周末百姓剧场;推进三大重点项目,即加快推进市影剧艺术中心、新图书馆项目建设,启动衡阳抗战遗址园的建设;构建四个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即“经常化”的群众文化大餐,深入开展“广场旬旬演,社区周周乐”、“全民读书月”、“雁城市民课堂”等群众文化活动。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陈朝霞
编辑:汤琴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