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每年公开承诺为民办一批实事,至今已经有十年了。十年来,我省累计投入4889.29亿元,完成重点民生项目140个,涉及社保就业、教育卫生、环境保护、交通水利、新农村建设和住房保障等多个民生领域。这些为民办实事项目,不仅让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政府也获得了群众的衷心点赞。那么,我省这些为民办实事项目究竟取得了哪些积极成效?群众又获得了哪些具体实惠呢?
成效一:织密了社会保障体系“安全网”
“为民办实事,重点在为民。”群众之所以对为民办实事项目点赞,主要是因为这些项目既是民生工程,又是民心工程。我省为民办实事项目都是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这些项目的完成,使得我省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群众生活不再“心塞”。
一是提高了低保救助标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的基石。为了让更多有需要的群众得到救助,近年来我省着力提高低保瞄准度,积极治理“人情保”、“关系保”、“死人保”等低保乱象,并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大力提高低保、五保标准,让低保真正能起保障作用。目前,我省城乡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已经分别提高到360元/月和204元/月。
二是保住了五保对象基本需求。五保对象是当前农村地区最弱势、最无助、最困难的群体。为了改变五保对象分散供养所带来的日常照料缺失、精神生活贫乏和保障水平不高等问题,我省积极推进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加强敬老院建设,新建和改扩建乡镇敬老院2242所,农村五保户年分散供养标准达到2743元/人。
三是扩大了住房保障覆盖面。安居才能乐业。我省以“两房两棚”建设为重点,着力进行农村危房改造和各类棚户区改造,有效地扩大了住房保障覆盖面。十年来,我省共计改造农村危房76.02万户,新增、改造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216.16万套,为全省城乡居民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
四是改善了创业就业条件。李克强总理指出:“最大的民生是就业。”我省以改善创业就业条件为重点,实施全面创业引领计划和创业带动就业促进计划,进一步改善了创业就业条件。自2004年以来,我省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左右,累计实际新增城镇就业755.59万人,年均增加68.69万人。
五是优化了办学就学环境。长期以来,我省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为此,我省以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为重点,着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争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据统计,2004年以来,我省累计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8237所,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1219所,乡村基础教育设施得以大幅改善,办学水平得以切实提升。
成效二:医治了城乡基础设施“肠梗阻”
为了让群众获得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我省为民办实事项目坚持以水、电、气、路等的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医治了城乡基础设施系列“肠梗阻”。
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公路网络。“要想富,先修路”。我省通过积极探索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路面养护、安保工程等相关技术,大力实施“村村通”工程,全省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统计显示,我省累计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5万多个,修建农村公路20.23万公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另一方面,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为了改善百姓生活,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我省大力推进“两供两治”设施、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城乡居住环境更加宜居了。数据显示,全省共计解决了2551.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县以上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分别达到88.8%和98.2%。同时,为了让广大农村用户“用得上电、用得好电、用得起电”,我省积极提高供电质量,改造10600个行政村配电网工程,农网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8.6%,供电可靠率达到99.9%。
成效三:上牢了群众幸福生活“双保险”
为了让群众有发展获得感,生活得更加幸福,省委、省政府围绕群众“生活安全”和“身体安全”办了不少实事。
其一,改进社会治安状况,保群众生活安全。我省坚持深化平安湖南建设,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为老百姓日常生活搭建好了“安全网”。据统计,我省共计投入资金20余亿元,大力加强了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愈加完善。
其二,搞好全民健身工程,保群众身体安全。为了让百姓有一个好的身体,远离“东亚病夫”。一方面,我省大力推进全民体育,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发挥体彩公益金的作用,仅2014年就建设农民健身工程3316个、室外健身路径工程760个。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面升级,共计筹集资金291.74亿元,累计补助11939万人次,统筹资金收益率达到85.29%。
为民办实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省为民办实事还需继续努力,也将更加奋力。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闵美颖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