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班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洁 管一桦 吉首报道
2025年湖南省数字乡村建设暨网信新农人行动的第二站于11月4日落地湘西吉首。本次专题培训班,吸引了120名来自基层村干、农企代表、自媒体创作者及返乡青年的“新农人”参与。
一堂为吉首量身定制的“融合课”
本次培训的课程设计,旨在推动学员的能力从“知”向“行”跃升,重点解决“如何做得更好”的实践难题。
湖南农业大学明承瀚教授带来的《数字乡村建设:核心理论、典型经验与吉首方案》,紧密结合吉首本地资源与发展阶段,在解析数字乡村通用逻辑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员思考如何将数字技术与吉首的特色农业、苗乡文化、生态旅游等优势产业相结合,推动“吉首方案”从蓝图走向现实。
紧接着,湖南红网新媒体学院副院长、平江县新媒体协会会长“乐小牛”的课程则将焦点对准了当下乡村发展的关键抓手——短视频的内容创作与传播。课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在短视频平台找到自身定位、打造差异化内容,以及提升内容质量与传播效果的实用技巧。这门课直击许多新农人‘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现实困境,为农产品出村进城、乡村品牌塑造提供了新的方法论。
两堂课程相辅相成,旨在帮助新农人既读懂宏观趋势,更掌握实战方法,为他们装备了一套犀利的数字化“新农具”。

学员们在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参观学习。
一次在茶山上进行的“观摩课”
下午的专题调研,学员们奔赴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这里不仅是湘西黄金茶的核心产区,更是一个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开放式课堂”。
学员们实地走访了村部的茶博馆与助农直播间,了解电商如何让深山好茶直达消费者。在司马茶居茶叶基地和三棵树茶叶基地,学员们观看了数字产业视频,亲眼目睹了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茶园管理、生产溯源等环节的应用。
这条调研路线,生动展示了从“一片叶”到“一杯茶”的旅程中,数字技术如何提升其品质与价值,为学员们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本地化参考。
一场为乡村育才的“播种课”
此次吉首培训,其深意不在于打造孤立的“样板间”,而在于培育一片能孕育内生动力的“沃土”。它不仅提供了一份兼具理论高度与地域特色的“行动指南”,更在茶香氤氲的田野中,树立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本地示范”。
当这120名新农人带着‘吉首方案’的种子回归乡土,数字乡村的宏大叙事,终将在一个个扎根大地的实践中抽枝散叶,静待花开。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管一桦
编辑:张皎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