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这个尊老敬贤的传统节日里,红网时刻新闻联合省委老干部局推出《潇湘银辉》栏目,走近这些可敬可爱的集体与个人,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那份历经岁月长河不改的灼灼初心,那份退休不褪色的奉献担当。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璐 曾拥璇 陈啸鼎 实习生 张君伊 曾庆果 湘潭报道

身着军装的尚瑞尧。
湘潭大学东坡村教师宿舍,92岁的湘潭大学离休教师尚瑞尧就住在这里。70多年前,风华正茂的尚瑞尧跨过鸭绿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1933年,尚瑞尧出生在山东省东营市一个靠近黄河口的村庄里,尚家有四兄弟,尚瑞尧排老三。
在尚瑞尧的印象里,家中条件在当时还算较好的,“家里养了骡子,首先是父亲上了战场,后来大哥带着骡子和马车也上战场了。这样招来了日军的记恨,一把火烧掉了我家的房子。”
8岁的尚瑞尧在当地一个富裕家庭寄居下来,一起居住的还有我党的地下工作者。“他们有时候不方便,就叫我去送信,送信最远时离家有200多里。我还学会了骑马送信,他们都喜欢我。”在此期间,地下工作者还教授尚瑞尧文化知识。
1948年11月,十多岁的尚瑞尧到县城报名参军,被编入县大队一连三排九班。1949年10月,尚瑞尧在石家庄编入铁道兵团六支队三营十二连三排。在这里他学习了铁路建筑知识,还参与修建了同蒲铁路。
1950年,尚瑞尧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军入朝作战。
“敌军飞机一天不下三次轰炸,致使铁路运输线中断。”尚瑞尧说,当时维修铁路填补弹坑的唯一方式就是取土。但朝鲜常年气温较低,尤其是冬季气温会达到零下30℃,取土成为一大难题。在担任铁道兵期间,尚瑞尧创新了取土方法:秋季在铁道两侧土坑高处挖出约3米深的洞眼,冬季取土时用炸药炸开,这样土就可以随便用。
这一方法在当时被广泛推广,尚瑞尧被所在部队政治部记二等功一次,还因此获得了中朝友谊纪念章。

图为尚瑞尧获得过的勋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曾被敌军称为“不可思议的神兵”。时隔大半个世纪,尚瑞尧的这份骄傲依然挂在脸上,“敌人的轰炸一天都没断过,但我们的铁路线也从未中断过。”
在战场上到底经历过多少次出生入死,尚瑞尧已记不清了,但1952年5月19日那场与“幽灵部队”的遭遇战,他最难以忘怀。
当时,尚瑞尧所在部队增援一线主力部队,在与主力部队转移过程中,与敌军“幽灵部队”正面遭遇。突袭中,不少战友倒在尚瑞尧面前。作为铁道兵团临时指挥长,尚瑞尧强忍悲痛,冷静分析敌军火力和人数,和主力部队指挥人员在战壕里开起了“临时作战指挥会议”。
“我们不要怕牺牲,不能让后面的战友当了敌人的俘虏,一定要攻下这个路口!”他们靠单发冷枪吸引敌军,尚瑞尧身先士卒,担任主攻手,个人击毙敌人14名,带领战友突出重围,尚瑞尧因此被授予一等战斗英雄勋章。
1954年,尚瑞尧带着一等战斗英雄勋章、朝鲜国旗勋章、8次立功等荣誉随部队撤离回国。1964年退役到湖南农学院工作,1974年调入湘潭大学,直到1991年离休,担任离休干部第一党支部书记,连任了20多年。
岁月流逝,尚瑞尧发现,承平日久,时过境迁,人们对战争的记忆开始淡去。由此,他萌生了为大家讲抗美援朝、讲战争是什么样子的想法,想在大学开展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国防教育。
穿着一身洗得发黄的军装,精神矍铄的尚瑞尧奔走在给学生们上党课、讲红色故事的爱国主义教育第一线,迄今为学生们上党课逾百场,听课学生逾万人。
用自己真实的经历,尚瑞尧与学生们重温历史,让他们铭记先烈英雄事迹,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勇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
尚瑞尧在课堂上这样说:“我不是‘英雄’,我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和他们比,我做的那点根本不算什么。我是战争中的幸存者,我想通过讲述的方式来让人们铭记:现在的和平是老前辈用鲜血换取的,我们不应该忘掉他们,不应该忘掉和平是多么来之不易。”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曾拥璇 陈啸鼎 张君伊 曾庆果
编辑:黄舒婷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