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潇湘银辉 | 邓丽华:银龄生辉映初心 桑榆未晚霞满天

来源:红网 作者:曾拥璇 编辑:丁斯斯 2025-11-11 10:07:06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这个尊老敬贤的传统节日里,红网时刻新闻联合省委老干部局推出《潇湘银辉》栏目,走近这些可敬可爱的集体与个人,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那份历经岁月长河不改的灼灼初心,那份退休不褪色的奉献担当。

图片1 xiaoxiang.png

工作中的邓丽华。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曾拥璇 永州报道

在湘南大地,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正用她的坚韧与智慧,书写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动人诗篇。

她是邓丽华,一名有着54年党龄的老党员,更是一位退休后扎根基层、服务乡梓的老科协工作者。十载春秋,她将余热化作星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诠释了新时代“敬老爱老、老有所为”的深刻内涵。

主动作为 激活组织“一池春水”

2013年2月,邓丽华从宁远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岗位退休。彼时,她已获20多项荣誉,如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劳动模范……许多人认为她会颐养天年,但一个月后,她毅然当选县老科协会长,开启了人生的“第二征程”。

她从上任的第一天起,就争取县委对老科协工作的重视,用三年时间,在全县422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立老科协组织,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和机关单位老科协组织建设全覆盖。

组织建设是根基,思想建设是灵魂。邓丽华深知理论武装的重要性。每年开年第一课,她组织理论学习,邀请专家辅导,还举办知识竞赛,组建“五老”宣讲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在她的带领下,宁远县老科协成为湖南省基层老科协的“一面旗帜”:2013—2023年连续10年获评“湖南省老科协先进集体”,2019—2023年蝉联永州市老科协六项重点工作综合考核一等奖......这些荣誉背后,是一位老党员坚守的初心。

服务“三农” 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老科协的价值,在于把“老专家”的智慧转化为发展的动力。

邓丽华始终将服务“三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她发动基层分会积极开展以“创新驱动发展,科学破除愚昧”为主题的各项科普活动。同时,带领老技术工作者和老科协会员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60多期、8600多人次,帮助解决大量技术难题。

她注重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创办“鑫农种植”科技示范基地,带动8个乡镇2865户贫困户规模化种植淮山、葛根等40余种蔬菜,稳定解决5000余人就业,真正实现了“培育一个基地、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目前,全县老科协科技示范基地已经发展到8个,获省先进1个。

面对老龄化社会趋势,邓丽华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健康宁远”工作,争取将其纳入全县“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注重发挥“健康宁远”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优势,先后联系26个单位开展形式多样、广受欢迎的系列活动。全县涌现出一批一村一品、各具特色的典型,对全县“健康宁远”起到了辐射引领作用。

在她的努力下,宁远县的“健康宁远”有声有色,全县实现了“健康宁远”活动所有行政村和机关单位全覆盖。并根据老科协的优势专长,把科学养生、老年健康宣传教育纳入“健康宁远”的重要内容,各村办起科学健康宣传栏、健康老人幸福栏。全县健康老人不断增多,百岁老人由2019年的36人增加到2024年的56人。

此外,她十年间牵头撰写调研报告10篇,提交建议100余条。其中,《扶持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业增收农民致富》《充分发挥老科技精英和科技致富能人带动作用》《巩固创建百岁健康县活动,建设健康宁远》等建议被采纳,有效地助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退休后,邓丽华的角色在变,但共产党员的底色从未改变。在她身上,体现出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的时代升华——老年人不仅是关怀对象,更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这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正激励着更多人投身敬老爱老、老有所为的事业,让文明薪火代代相传。

来源:红网

作者:曾拥璇

编辑:丁斯斯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646955/55/1542235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