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0日,“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商务专场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11月10日讯(记者 陈彦兵 实习生 郁航)从2020年到2024年,湖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5.9%,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3.7%,对外实际投资额年均增速12.4%,对非贸易额稳居中西部第1位,湘商回湘投资项目累计到位资金近4年来超2万亿元……
11月10日,“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商务专场举行。湖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沈裕谋发布了“十四五”时期湖南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成绩单。
“十四五”期间,湖南省商务系统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扎实推进三大标志性工程,商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聚力扩内需、畅循环,消费活力更加充沛。坚持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持续增强消费主引擎作用,做强国内大循环。消费市场扩容升级。全省社零总额从2020年的1.6万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2.05万亿元,年均增长5.9%,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商品消费方面,以旧换新让智能、绿色商品进入千家万户,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9.6%,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等零售额分别增长81.6%、20.1%。以旧换新累计带动销售近1400亿元、惠及1600余万人次。服务消费方面,2024年全省居民服务消费占比51.3%,较2020年提升8.2个百分点。“湘超”、旅发大会带动效应明显,健康湘菜风靡全国、走向海外。近期,发放了“乐享湖南·湘当有惠”消费券,第一轮已带动餐饮、家政等消费2100余万元。消费场景焕新提质。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新业态规模突破800亿元,全省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13.5%。新消费“五小虎”强势崛起,茶颜悦色、文和友、安克创新、水羊股份、鸣鸣很忙分别在茶饮、餐饮、消费电子、美妆、零食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五一商圈获评全国示范智慧商圈,长沙入选“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十强”,跻身全国首店密集城市前十。非标商业加快发展,比如,太平街将民国公馆与小剧场、民宿等融合,既有历史文化属性,又有休闲娱乐价值,成为全国知名网红打卡地。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加快推动城品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新建或改造农贸市场822个,县乡村商贸服务中心和便民商店、末端驿站实现全覆盖。长沙、岳阳、常德、怀化开展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截至2024年底,限上批零住餐企业达20645家、较2020年增长72%,商贸服务业吸纳就业约800万人。获批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体系建设试点省份,在去年应对洪涝灾害中实现物资供应“零断档”。
聚力拓市场、强根基,开放动能更加强劲。坚持产业开放和市场开拓两手抓,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的4874.5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636.6亿元,年均增长3.7%,呈现向实向新向优发展态势。产贸融合迈出新步伐。长沙工程机械、株洲轨道交通获批中央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项目,高端装备、“新三样”出口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自主品牌商品出口占比提升16.8个百分点,外贸“含金量”“含新量”持续攀升。出口本地货源占比、出口收汇率、出口信用保险渗透率提升至70%、90%和20%以上,外贸质量显著提升。经贸合作架起新桥梁。外贸朋友圈拓展至235个国家和地区,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达52.1%。2321家湘企走进113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友城达120对,对外实际投资额年均增长12.4%。“湖南建设”“湖南援外”享誉海外,累计实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2057个,援外培训项目数量全国领先。业态创新跑出加速度。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年均增长18.1%,数字贸易、新型易货贸易等加快发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成功获批,累计建设运营海外仓107个。成立马栏山对外文化贸易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出海”步伐加快。
聚力抓招商、引项目,开放主体更加活跃。坚持外引项目拓增量、内挖潜能优存量,持续激发开放主体活力和投资动力。招商格局进一步强化。省委连续两年在开春第一会召开高规格的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全省上下大抓招商、大干项目的热潮蓬勃兴起。全国首发招商引资正面清单14条,建立市州对口重点国家招商工作机制,聘任省级全球招商顾问15名,上线“数智招商”平台,部门协同、属地承接落地的大招商格局逐步形成。招商策略进一步优化。创新“N+1”招商策略,“1”就是发挥湖南“一低六好一优”的综合比较优势,即生活成本低、产业基础好、开放条件好、科研平台好、人才资源好、医疗条件好、营商环境优,“N”就是各种招商新方式新做法,比如产业链招商,2024年围绕13条重点倍增产业链,新引进2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99个、投资额6353.3亿元;比如反向飞地招商,桑植县在长沙经开区设立飞地园区,去年实现税收分成1000多万。“投资湖南”品牌进一步擦亮。举办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港洽周、沪洽周、欧洽会等招商活动,大力推动湘商回归、校友回湘、湘智兴湘,全省湘商回湘投资新注册企业5498家,近4年来累计到资约2万亿元。协鑫研发、锦智光电、新紫光等大项目相继落地,德国巴斯夫、日本永旺等212家世界500强在湘投资。今年1-9月,我省直接利用外资49.2亿元,增幅好于全国3.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增长33.2%,占比较2020年提升18.4个百分点。
聚力促改革、提能级,开放平台更加巩固。坚持“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带动,持续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制度型开放方面,湖南自贸试验区设立五年来,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09项,7项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数量为中西部第1,新设企业近5.7万家,贡献了全省近3成的外贸外资。比如,在海南自贸港设立湘琼共建产业园,累计引进项目30个、总投资133亿元,带动湖南企业借船出海、借道开放。单边开放方面,着力打造对非经贸合作“国家队”,中非经贸博览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第四届博览会期间发表《中非维护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长沙宣言》。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获批建设,马拉维驻长沙总领事馆、肯尼亚工商会等一批非洲国家机构落户,对非贸易额年均增长17%,规模居全国第8位、中西部第1位。国际通道方面,“东西南北上”“海陆空铁水”立体联动的五大通道基本成型,中欧班列、湘粤非铁海联运、怀化东盟班列发运量齐上千列,长沙获批中欧班列国家集结中心,岳阳城陵矶港对俄直航、长沙国际航空客货运稳定运行。开放平台方面,我省已获批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拥有19个国家级园区、8个海关特殊监管区、7个跨境电商综试区、3个国家一类口岸和14个进境监管场地,平台数量居中西部前列。
聚力优服务、增便利,开放生态更加向好。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推动构建“外贸提质、外资优化、外经拓展、外智引进、外事赋能、外宣鼓劲”六外联动机制。跨境贸易更便捷,与广州、武汉等合作推进“组合港”通关,在内陆地区率先开展“跨境一锁”快速通关改革,货物通关整体时间压缩70%以上。长沙市内免税店开业,即买即退商店达77家。要素流动更顺畅,落实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服务业扩大开放等措施,长沙经开区实施首个QFLP试点,佰骏医疗与美国德维特合作,引入国际先进的肾病医疗技术和服务模式。人员往来更自由,长沙、张家界口岸适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发布外籍人士来湘创新创业八大举措,引入2位诺贝尔奖得主设立工作站,自贸长沙片区发放外国人创业签证10张。建设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站式服务中心,全国首创“三证合一”、一窗办理,累计办理超5000人次。
下一步,湖南商务系统将全力实施高位势的开放战略、培育高开放度的产业体系、打造高能级的开放平台、畅通高质效的内外循环、构建高协同度的开放生态,持续用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作出商务新贡献。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实习生 郁航
编辑:张皎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