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产仪式现场,冯凡分享了企业技术布局与蓝图。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青 长沙报道
2025年8月,湖南常德,全球首条消费类钙钛矿电池全自动化生产线正式投产。从启动产线调通到全线贯通出片,仅用23天——这创造了令业界瞩目的“湖南速度”。
“这可能是全国,甚至全球最快的产线建设了。”10月5日,生产线背后的主导者,湖南炎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炎和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冯凡在接受采访时这样介绍。
这个出生于1997年的山东年轻人,身上贴着许多亮眼的标签:北京大学材料化学、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他的职业履历同样光鲜,曾在深势科技、中信证券等知名企业历练。
而今,他选择将公司和未来,落在了湖南常德——一个他口中“之前并不熟悉”的中部城市。
“他们问的,是我不太愿意回答的问题”
炎和科技其核心创始团队均毕业于北京大学,具备在太阳能电池、新材料、化学、物理等多专业复合科研背景。
谈及选择湖南的原因,冯凡分享了一个细节。
时间回溯到2023年秋,他与北大校友开始筹划创业,研发与生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相关设备。
正当他们在为落地何处踌躇时,湖南财鑫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系上了冯凡,邀请他们到湖南发展。
“第一次交流,印象非常深刻。”冯凡回忆,“他们对于行业的理解,像资深的专家。”他坦言,当地招商团队问的许多问题“直击要害”,甚至是“我们不太愿意回答的问题”。
这种懂行,也成为了吸引冯凡的第一块“磁石”。
在他看来,这意味着沟通成本的大幅降低。“我们不需要花一个半小时来解释自己是谁,剩下半小时才谈正事。在这里,15分钟介绍完,剩下的时间全在聚焦‘他们能为我们做什么’。”
几次深入交流与实地考察后,冯凡团队感受到了当地政府的诚意与效率,以及“陪伴企业成长”的耐心。
与此同时,湖南尤其是常德正在着力发展的绿色能源材料产业,与他们的创业方向不谋而合。
湖南炎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自诩为‘新湖南人’”
“我们团队核心成员没有湖南人,但我们自诩为‘新湖南人’。”冯凡笑着解释道。这个看似偶然的选择,背后是一次深思熟虑的“双向奔赴”。
在冯凡看来,湖南的营商环境“不是喊口号”。
他举了一个例子:从7月24日启动产线调通,到8月16日全线贯通出片。炎和科技全球首条消费类钙钛矿电池全自动化生产线正式投产,仅用时23天。并在两天内完成第一批为全球知名客户的产品交付,同时与国内外多家客户签署采购合同。
冯凡介绍,生产线建设期间,地方领导“亲自上阵”,帮他们梳理流程、协调资源,甚至连“哪些工作可以同步进行、哪些必须按序推进”都介绍得清清楚楚,才创造了这样的“超速度”。
除了极致的效率,当地在资金与人才上的支持,也让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
冯凡说,财鑫资本作为投资平台,给予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本地产业基础配套很齐全,输送了大量人才和一些技术工种,使得产线调动十分迅速。
“对于人来说,首先是安居,然后才是乐业。湖南在‘安居’这件事上,从美食、住房到教育,给大家打造了很高的性价比。”冯凡感慨。
炎和科技钙钛矿光能电池新品。
“一个‘懂你’的地方政府,比任何优惠政策都珍贵”
冯凡的企业专注的钙钛矿电池,他称之为“光能电池”。
“这是一种利用钙钛矿形式的有机金属卤化物半导体作为吸光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冯凡解释,“有光就能持续供电。”
柔性的特点,让钙钛矿电池拥有了“七十二变”的能力——它不再只是一块平板,可以变成农业大棚的棚顶、建筑物的玻璃幕墙、流线型的汽车顶棚,甚至可以将一节小小的钙钛矿电池,卷成圆筒为移动设备充电。
随着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车载光伏、建筑光伏等领域的发展,柔性钙钛矿电池将在人类日常生活与社会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5年,公司预计收入可达数千万元。展望未来,这位年轻的创业者目标明确:“我们希望在未来三年实现集团化运营,中长期目标是成为像隆基那样的光伏企业。”
当被问及是否会向他的优质校友圈推荐湖南时,冯凡的回答毫不犹豫:“当然会,我已经在这么做了。”
他认为,对于硬科技创业者而言,一个“懂你”的地方政府,比任何优惠政策都珍贵。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编辑:代宏婷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