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诗芹 通讯员 唐文涛 长沙报道
仲秋清晨,向春菊家厨房的水龙头流出清亮的自来水,洗菜盆里水珠折射着五彩光斑。这“捧”甘甜,对她和邵阳市洞口县74.13万农村群众而言,是一份来之不易的幸福。
曾经,层峦叠嶂的雪峰山东麓,高海拔村落“望天吃水”,衡邵干旱走廊“望水兴叹”。如今,305处供水工程穿山越岭,将“幸福水”送入洞口县的千家万户,奏响了乡村振兴的铿锵强音。
洞口县江潭水厂全景。
攻坚:翻山越岭引活水
巍巍雪峰山,是洞口县最深沉的地理背景,也曾是其发展路上巨大的自然屏障。复杂的地形地貌,让饮水难题变得更加棘手。一个个供水工程的落地,靠的是“因地制宜”的智慧与“敢啃硬骨头”的韧劲。
大屋瑶族乡云山村海拔千米,89岁的方秀梅拧开水龙头时笑意从皱纹里溢了出来。往年旱季,这里全靠消防车每周送水,村民需走两公里山路接水。而现在,14.5公里管网穿林而过,5座新水池像明珠嵌在山间,彻底终结了“望天吃水”的历史。
杨林镇峨峰村的山路上,施工队的足迹仍清晰可见。该村地处衡邵干旱走廊末端,海拔比杨林镇集中供水工程高200多米。施工人员在陡坡上肩扛手抬,将武冈市的优质清水引入海拔713米的高位水池,构建“跨区域合作”供水管理体系,惠及4113名群众。
花园镇马家村因海拔高、地形复杂,水源稀缺,4204名村民常年受干旱断水困扰,供水矛盾突出。为破局,县工作专班跋山涉水反复勘测核算。今年8月,又兰水厂的优质水源通过6.4公里加压管道“穿山”而来,施工队顶着高温酷暑,仅用17天完成管道铺设,跑出了民生工程的“加速度”。
提质:智慧升级“甜”到家
洞口县以“水质提升、智慧升级、服务提质”为核心,推动农村供水实现从“安全”到“优质”的跨越。
“以前井水烧开后会留下一层水垢,家里人常犯结石,现在这水透亮,喝着放心!”高沙镇牛江村村民贺银菊表示。她家墙上贴着洞口县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明白卡”,上面不仅写着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常见问题处理办法,还公示了县乡村三级监督电话。
这样的“明白卡”全县共发放17.5万张,每一张都连着民心,背后是该县对水质安全的严格把控——县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引进先进设备,定期检测水源水、出厂水。
点开“洞口农村供水”小程序,缴费记录、用水量一目了然。石江镇江潭水厂提质改造后,主管网扩容水压稳了,智能水表取代了老旧机械表。“以前水压低,热水器当摆设,现在能同时洗衣、洗澡。”村支书陈代水道出村民心声。
2025年以来,洞口县筹措专项整治资金2537万元,用于水厂应急工程、提质扩容、消毒设备。目前,农村供水总人口达74.13万人,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95.1%,千人以上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率达71.52%,超全省平均水平。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村民打开水龙头,喝到的都是和城里一样稳定、干净的水。
守护:长效保障护清泉
“水管破了打个电话,维修队两小时就到!”石江镇村民王宏炳的点赞,源于洞口县构建的“专业管护、监督考核、互帮互助”三位一体管护体系。
专业队伍快速响应:县供水公司组建专业管护队,严格落实“1小时响应、24小时处置”机制,确保故障“当日受理、当日清零”。
监督考核形成合力:通过“纪检监督+行业监管”双重发力,建立动态台账,实行“接诉即办”,目前受理的53件诉求办结率与满意率均达100%。
互助机制温暖人心:针对独居老人等群体,建立“户帮户”互助机制,为饮水安全筑起一道“温暖防线”。
“管道连着民心,清泉装着幸福。”洞口县水利局局长谢伯战如是说。这幸福,在向春菊洗菜的清流里,在方秀梅合不拢嘴的笑容里,更在群众的心田里。清泉入万家,幸福正长流。
来源:红网
作者:陈诗芹 唐文涛
编辑:何青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