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领域,湖南都需要大量技能人才。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雪骅 长沙报道
再过两周,湖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将正式拉开帷幕。
相较于2022年第一届赛事,第二届大赛有哪些看点?它与湖南产业发展有什么关联?湖南在培育和优选技能人才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竞赛项目紧密对接全省产业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日前透露,大赛各项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相较于此前的赛事,本次大赛实行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在参赛场地、设备和人员发动,特别是在对接湖南产业方面花了心思。
“广、紧、高、实。”谈及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的看点,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永军用这四个字做了概括。
首先是“广”,此次大赛发动的“面”比较广,近年来全省举办了130多场技能竞赛,涵盖200个以上工种,此次参赛的除了14个市州代表队外,还有7个行业代表队。
其次是“紧”,即对接全省产业紧,大赛设置的46个项目涵盖了先进制造、工程建筑、信息技术、运输物流、时尚创意、现代服务等各个领域。其中有36个紧密对接全省“4×4”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另外有10个紧密对接全省汽车制造、建筑工程、湘菜等传统优势产业。此外,云计算、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关联项目达到了23个,占全部项目的50%。
第三是“高”,起点高,比赛项目全部对接国赛(标准)。本次46个项目全部为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其中世赛选拔项目32个、国赛精选项目14个。
第四个是“实”,大赛组织工作比较实,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8所优质职业院校的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为大赛提供支撑保障,同时通过政府“举旗”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好各方资源,办好竞赛。
另外,本次竞赛活动还注重技术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省人社厅职建处介绍,届时观众不仅可以面对面观看紧张激烈的技能大赛,见证各技能冠军的诞生,还可以欣赏到精彩纷呈的技能、技术展示。
在谈到举办职业技能赛的意义时,李永军认为至少有三个作用:首先,是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树立鲜明的导向,让全社会认识到技能人才的重要,让更多人才被重视、被看见,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其次是树立行业标杆,通过比赛选拔出专业顶尖人才;第三是树立从业的榜样,通过赛事可以发现和挖掘技能人才的成长经历,传承和彰显工匠精神。
两年多前,湖南举办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时,就发现了不少“好苗子”,有的通过比赛被国有企业关注并入职,有的被高职院校聘为骨干青年教师。
同时,通过举办全省规模的职业技能大赛,能够及时发现和培育高级技能人才,能够从整体上给省内不同产业领域输送紧缺人才,促进产业健康、平稳、有序发展。
优势产业“稀罕”优质技能人才
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省市区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级职业人才都有很大需求。特别是近年来,技能人才缺口在不断增加,2024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技能型人才缺口高达2000万左右。
湖南是建筑大省,如近五年来,全省建筑业年均吸纳就业人数就超过200万,新基建、智慧建筑等领域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而湖南的优势产业如工程机械、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领域同样存在技能人才短缺现象。
省人社厅曾在2020年11月发布《2020-2022年湖南省技能岗位紧缺职业(工种)目录》,目录显示当时有32个职业(工种)比较紧缺。
时隔3年后,即2023年4月,省人社厅又发布《2023-2024年湖南省技能岗位紧缺职业(工种)目录》,这次涉及60个职业(工种),足足翻了一倍。记者发现,在这60个职业中,涉及湖南重点产业、优势产业的,超过40个。
而在上述两次发布的目录中,电工、装配钳工、镀层工、焊工、磨工、车工、金属热处理工、装配式建筑施工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都被列为紧缺技能工种。
湖南在机械、建筑、机电、航空航天等行业还存在技能人才缺口。
为从源头上“补缺口”,近年来,湖南不断加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力度,引导和支持对接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增设专业点。
如2024年湖南高职新增专业点182个(撤销专业点70个),其中,有7所高职院校增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有4所高职院校增设云计算技术应用;有4所高职院校增设无人机应用技术;有3所高职院校增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2025年,湖南省又新增了4所专科高校,分别是长沙科技职业学院、株洲科技职业学院、衡阳理工职业学院和郴州智能科技职业学院,在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上,湖南可谓下足了功夫。
但即便这样,企业和社会对高级技能人才仍“求贤若渴”。在这样的背景下,湖南通过接力举办全省范围的职业技能竞赛,直接在公开透明的竞赛场,让人才“一决高下”,让真正的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让用人单位有了好中选优的高标准参照,算是真正“牵到了牛鼻子”。
从以上角度看,湖南省职业技能大赛对于全省产业的壮大发展,可谓“善莫大焉”“功莫大焉”。
做好赛后“下半场”文章
事实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的“多米诺”效应已经产生。
例如在此次参赛的1187名选手中,通过行业报名的选手有124人,占10.45%,大赛在产业实体中的影响可见一斑。此外,从参赛身份来看,学生选手583人,占比49.1%,职工与教师选手604人,占比50.9%,足见大赛已经在全省职业院校中有了广泛影响力和一定评价高度。
从全国来看,近年来很多省市都在举办类似职业技能大赛,在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方面成效明显,但也普遍存在一些短板,如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项目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行业对接不足、梯队建设不足以及赛事设施设备老化等。
因而有专家提出,职业技能大赛需从项目设计、资源分配、评审机制等多维度优化,以实现技能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高效对接。
湖南是技能人才大省,截至2024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600.3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59.53万人。
湖南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推出了许多新举措,如2023年出台了《建设新时代技能人才强省的若干措施》,2024年全省共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8.22万人次,同年发布《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的若干措施》,组建了4个行业技工教育联盟,共享校企合作平台等资源,推动产业链、技能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等。
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是竞技台,也是目标人才群体展示台,更是产业发展的人才瞭望台。湖南当再接再厉,把这篇职业技能赛事文章做好做足做透,要做好赛后“下半场”竞技人才流向、产业跟踪服务等数据库,让更多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雪骅
编辑:黄舒婷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