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守正创新启新程——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三年蝶变纪实

来源:红网 作者:李香枝 编辑:张皎 2025-04-16 14:54:4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香枝 长沙报道

2022年4月,随着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恢复独立建制,这所始建于1957年的中医药科研院所正式开启全新篇章。

三年来,研究院秉持“立规矩、定规划、调布局、抓项目、实保障”工作思路,锚定“打造中部地区中医药科技创新龙头”发展目标,在科研、医疗、产业、人才、文化等多个领域全面发力,为湖湘中医药的发展贡献力量。

QQ20250416-101113.png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科技创新:点燃行业发展新引擎

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研究院在新征程中率先发力的关键领域。

QQ20250416-101145.png

2025年3月21日,在湖南省中医药科技奖评选中,研究院张水寒教授团队凭借《湖南省中药资源普查与可持续利用技术保障体系构建及应用》项目斩获特等奖。

2025年3月21日,在湖南省中医药科技奖评选中,研究院张水寒教授团队凭借《湖南省中药资源普查与可持续利用技术保障体系构建及应用》项目斩获特等奖。这是继2024年之后,研究院再度问鼎该奖项最高荣誉,充分体现了研究院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的持续创新力。

从首创湖南省中药资源数据管理系统,到出版《中国中药资源大典・湖南卷》,再到主导发布首个“湘九味”药材国际标准《中医药-茯苓》,张水寒教授团队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为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

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研究院同样展现出强劲实力。

研究院成功获批芙蓉实验室“中药制剂关键技术研发平台”、省中药监管科学研究中心,并顺利入驻岳麓山实验室,深度融入更高层次的科研生态圈。团队围绕肿瘤、老年病、骨科等中医优势病种,精心遴选出第一批拟转化新药处方10个,并在“中西医协同高质量发展——首届岳麓论坛”上重磅发布。

2024年10月,研究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正式投用,严格遵循国家GLP实验室标准,实现动物实验全流程闭环管理,构建标准化研究体系。同时,与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共建“人源化小鼠模型研发基金”,加速创新药物研发进程,让古老中医药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从资源普查到新药研发,从平台建设到成果转化,研究院的科研创新之路坚定而有力。每一次突破都为中医药科研注入新的活力,引领湖南中医药科研事业不断攀登新高峰,为中医药科研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医疗提升:中西协同,共筑健康新防线

当实验室的灯光彻夜长明时,另一场关乎人民健康的变革正在临床一线展开。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研究院的附属医院,站在时代潮头,用三年实践书写了“中西协同”的生动样本。

QQ20250416-101208.png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规划图。

医院成功跻身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行列,同时获批脑健康与认知障碍规范化诊疗示范中心等三大国家级平台,形成“国家级-省级”双轨驱动的创新发展格局。在2022年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考核中,医院以A+等级登顶湖南、跻身全国前三。

如果说“旗舰”身份是战略高度,那么学科和专科建设就是医院发展的深度。医院手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高水平重点学科(中医老年病学)这张王牌,同时拥有7个国家级中医优势专科、3个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13个省重点专科,从国家级高水平重点学科到省重点专科的全方位覆盖,让医院在学科建设的深度耕耘中,稳步铸就行业领先的核心竞争力。

以中医老年病学为例,当老龄化浪潮汹涌而至,“老年群体”的健康焦虑如何破局?医院用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案给出回答:中医的“治未病”理念与西医的生物标志物监测在此交汇,为老年患者绘制出精准健康画像。“医学的终极目标不是对抗疾病,而是守护生命质量。”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一张张精准的学科布局图,到一项项国家级平台的落地,医院用行动证明中西医协同并非简单的“1+1”,而是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逻辑重塑。

产业赋能:开辟中医药发展新赛道

在临床服务提质增效的同时,研究院同步开辟产业协同新赛道。研究院以创新为驱动,以协同为路径,积极探索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研究院积极组建中医药创新联合研发中心,整合地方政府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多方资源,构建了“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的协同创新模式。通过这一模式,研究院推动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加速中医药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产业注入“源头活水”。

QQ20250416-101238.png

2024年12月,研究院牵头成立中部六省中医药研究院(科学院)科研联盟。

同时,研究院牵头成立中部六省中医药研究院(科学院)科研联盟,凝聚区域科研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攻克中医药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中部地区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作为研究院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湖南国华制药有限公司正稳步推进新基地建设工作。基地建成后,将建成集办公、智能生产、科研转化于一体的深度融合平台,进一步提升研究院的产业影响力。

从创新联合体到产业协同发展,从攻克关键技术到推进项目建设,研究院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人才培养:打造中医药人才新高地

在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人才是推动行业创新与传承的关键。研究院以“人才兴院”战略为导向,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培养新路径,致力于成为湖湘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

2022年,研究院潘敏求荣获第四届“国医大师”称号,成为湖南第四位、研究院第三位获此殊荣的专家。2024年,孙光荣荣获“世界杰出华人奖”,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研究院中医药人才的卓越风采。这些大师级人物,不仅是研究院的宝贵财富,更是激励湖湘年轻一代中医药人才不断奋进的精神灯塔。

QQ20250416-101300.png

2024年,孙光荣(中)荣获“世界杰出华人奖”。

如何为湖湘中医药培养高层次人才,让名医大师们的经验智慧得到传承?

自2023年起,研究院连续举办湖南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专题研讨班,通过集中学习、研讨交流、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精心培养了304名高层次人才及骨干人才。

面对中医药领域最为重视的“师承难题”,研究院精心打造敬师堂,设立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导师资源库,汇聚了50余名院士、国医大师及全国名中医。这些导师不仅传授专科专病的“道术精髓”,更通过个性化的“拜师”仪式与学员结成师徒关系,激发学员对师门的情感认同与归属感,强化导师对门徒培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从大师引领到体系创新,从人才培养到行业贡献,研究院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湖湘样本。

文化传承:让古老中医文化重焕生机

作为马王堆医学研究的策源地,研究院依托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以"发掘、保护、利用"为核心,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推动千年汉墓医学文化实现"活态传承",为湖湘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能。

QQ20250416-101322.png

2024年8月,研究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成立“马王堆联合研发中心”。

2024年,研究院成功承办“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汉代医学研究学术分会”,吸引全球知名学者共襄盛举。会议期间,研究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成立“马王堆联合研发中心”,为医学研究注入新活力。同时,《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十六种》入藏国家版本馆,成为中华医学典籍的重要标志性成果,进一步提升马王堆医学的国际影响力。

截至2024年底,研究院已建成三大文化交流平台:面向国际的“读懂中医”平台、聚焦学术的“岳麓论坛”以及传承经典的“玄同大讲堂”,通过全省首个党建门户网站中医药频道——“研究院·红网|中医药频道”,构建起立体化传播网络。

从马王堆医学到现代科研,从湖湘大地到世界舞台,研究院正以文化为根、以创新为翼,让古老中医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全球健康治理贡献中华文明的中国智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研究院将继续秉持初心,砥砺前行,在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道路上持续探索,创造更多辉煌。未来,研究院将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医疗服务水平、产业发展活力、人才培养质量和文化传播影响力,为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红网

作者:李香枝

编辑:张皎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646948/50/1487523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