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湘江的波涛遇见撒哈拉的风沙,当湖湘的韧劲碰撞非洲的活力,一群跨越山海的建设者正用脚步丈量两地合作的无限可能。2025年非洲侨团侨领侨商湖南行即将启幕,对话扎根非洲的湖湘儿女,他们不仅是开拓市场的商人,更是文化的摆渡人、故乡的报信者。从农业现代化到数字经济,从基建援建到民生公益,他们以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的精神,在非洲大地写下共赢故事,又将非洲的机遇与温度带回三湘四水。
红网推出湘非行·侨声回湘栏目,聆听他们的双向奔赴,见证侨力如何成为湖南与世界共振的磅礴力量。
常德市外经贸行业协会会长、非洲(上海)总商会副会长朱君。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卢欣 长沙报道
“非洲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新蓝海’,常德正是我们身后强大的实体产业后盾。”
2025年“非洲侨团侨领侨商湖南行”活动前夕,常德市外经贸行业协会会长、非洲(上海)总商会副会长朱君带着对非洲市场的深度洞察回到湖南,为湘非合作注入新思路。
双重身份,双乡情怀
作为从湖南走出去、深耕非洲市场多年的侨商,朱君对湘非合作有着独特的视角。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回乡之旅,更是一次带着使命的‘报效之行’。”朱君动情地说,“我走遍非洲十余国,每一次回到湖南,都能感受到家乡蓬勃发展的活力,也更加坚定我搭建湘非合作桥梁的决心。”
他不仅看到了广阔的市场机遇,更清晰地看到常德与非洲的合作早已打下坚实基础,未来更是潜力无限、大有可为。
常德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其工业基因成为对接非洲需求的强大优势,中联重科的全球最大塔机、三一机械的智能化搅拌站等“常德制造”标杆产品,正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期高度契合。
“从南非港口扩建到尼日利亚能源项目,从埃塞俄比亚工业园建设到安哥拉战后重建,非洲对高端工程机械的需求与日俱增。”朱君认为,这一供需对接是湘非合作最坚实的底气。
“重工+轻工”双轮驱动,拓展合作广度
在巩固重工传统优势的同时,朱君提出常德应积极拓展轻工产品对非出口新路径。他告诉记者,非洲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假发、服饰、耳机等小商品需求旺盛,与重工产品形成互补格局。
“正如《中非经贸合作蓝皮书》所指出的,中非贸易正向着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加速转型。”朱君认为,要全力推进小商品的精准对接,形成“重工”与“轻工”双轮驱动的崭新格局。
“这套‘重工与轻工双轮驱动’的组合拳,既能满足非洲基建与民生双重需求,也能让常德产业链优势得到更充分释放。”朱君说。
今年上半年,中国对非洲出口增长23%,跨境电商正成为中非贸易最具活力的新引擎。面对这一趋势,朱君已与非洲知名电商平台Kilimall达成合作共识,计划将常德优质产品直供非洲市场。
他表示,将借鉴义乌海外仓模式,推动建立本地化仓储、物流和售后体系,解决物流与支付痛点,“让更多‘常德好物’高效触达非洲家庭”。
侨胞是连接湖南与非洲的“情感纽带与务实桥梁”,朱君呼吁,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推动常德企业深度参与非洲项目,同时借助数字平台助力家乡产品开拓非洲市场。
“愿我们以侨为桥,以实干为桨,让实体产业的根脉在非洲土地上扎得更深、长得更旺!”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编辑:丁斯斯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