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湘江的波涛遇见撒哈拉的风沙,当湖湘的韧劲碰撞非洲的活力,一群跨越山海的建设者正用脚步丈量两地合作的无限可能。2025年非洲侨团侨领侨商湖南行即将启幕,对话扎根非洲的湖湘儿女,他们不仅是开拓市场的商人,更是文化的摆渡人、故乡的报信者。从农业现代化到数字经济,从基建援建到民生公益,他们以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的精神,在非洲大地写下共赢故事,又将非洲的机遇与温度带回三湘四水。红网推出湘非行·侨声回湘栏目,聆听他们的双向奔赴,见证侨力如何成为湖南与世界共振的磅礴力量。
广东省侨界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广东省贸促会国际商会副会长、非洲广东总商会常务副会长霍江涛。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卢欣 长沙报道
在肯尼亚蒙内铁路的建设工地上,湖南制造的三一重工挖掘机轰鸣作响;在马达加斯加的稻田里,来自隆平高科的杂交水稻迎来丰收季节,这些场景,是广东省侨界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广东省贸促会国际商会副会长、非洲广东总商会常务副会长霍江涛眼中湖南与非洲合作共赢的生动写照。
“湖南与非洲的合作潜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深耕非洲市场十余年的霍江涛告诉记者,作为2025年非洲侨团侨领湖南行的重要参与者,她用二十年时间见证了中非合作的升级与蜕变,如今正致力于推动湘粤非三地联动,带来了一系列经过粤非合作验证的成功方案,期待与湖南共享资源、共建平台。
霍江涛2019年荣获非洲人民授予的“Pride of Africa Awards非洲荣耀” 奖,表彰其在中非经贸文化交流合作中所做出的贡献。
产业互补,湘非合作前景广阔
霍江涛认为,湖南与非洲的合作具备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产业互补、政策赋能与人文积淀三方面。
工程机械领域,湖南的装备制造在全球具有竞争力。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为例,其在非洲参与的重点项目涵盖能源、基建等领域,蒙内铁路项目高峰期现场使用了来自三一、中联、徐工等品牌的工程机械总计超过1500台套,其中,三一重工供应了120余台核心设备,湖南建工集团承建的塞拉利昂坡特洛科水电站解决了首都15%用电需求。
农业技术合作更是成效显著,隆平高科的杂交水稻技术已在非洲22国推广,助力当地粮食增产30%以上,在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使当地产量从3吨/公顷提升至7.5吨,这一成果甚至被印入该国货币图案。
霍江涛告诉记者,非洲工业化率不足20%,亟需提升基建与农业现代化,而湖南的智能制造能力恰好可以支持非洲铁路网升级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湘非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霍江涛说,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2023年启动建设后,已推动尼日利亚农产品海外仓落地长沙、坦桑尼亚商协会驻湘机构设立,覆盖19国的跨境人民币结算平台降低了贸易成本。
中非经贸博览会永久落户湖南,三届累计签约项目超400亿美元。数据显示,2023年湖南对非进出口额达556.7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23.1%。
霍江涛特别提到,“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实现本币结算,有效规避了汇率风险;长沙至内罗毕直飞航线累计运输超10万人次,未来可扩展至卢萨卡、拉各斯等枢纽城市,进一步畅通湘非交流通道。”
霍江涛(左一)见证了银联国际与肯尼亚商业银行(KCB)共同发布银联“一带一路”商务卡,并获赠第一张卡。
新兴领域,绿色发展潜力巨大
谈及未来合作方向,霍江涛表现出极大期待。
“绿色装备领域合作空间广阔。非洲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巨大,太阳能资源占全球40%,湖南的光伏逆变器、风电设备可抢占这一市场。”
数字经济也是重点方向,湖南广电的加纳“金芒果”频道覆盖23个非洲国家、5亿人口,未来可在数字基建、远程医疗等领域深化合作。
霍江涛建议,湖南企业关注非洲汽车零配件(非洲年进口量超400亿美元)、医药制造等领域,“湖南尔康制药已在乌干达设厂,这种模式完全可以复制。”
同时,霍江涛特别介绍了广东“职业院校+非洲产能合作”项目的成功经验,并表示这种模式完全可在湖南复制推广。
“湖南是中国援外培训任务量第一大省,每年为非洲培训农业、医疗等领域人才超2000人,三一工学院在肯尼亚设立培训中心,为当地培养工程设备操作员800余人,毕业生入职中资企业后收入提升3倍。”
她建议湖南针对非洲需求开设“工程机械运维”“杂交水稻种植”“数字贸易”等专业,推行政企校三方协作模式:政府提供补贴,企业提供实习岗位,院校开发双语教材。
霍江涛(右四)与非洲使节们共同揭牌非洲领导力中心。
湘粤联动,共建对非合作新格局
作为非洲广东总商会负责人,霍江涛还提出了“双港联动、双区协同”的创新合作模式。
“广东凭借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湖南依托中非经贸博览会的平台,两地完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拓非洲市场。”她表示,非洲广东总商会愿意为湖南企业走进非洲提供全方位支持,包括政策咨询、资源对接、风险防范等。
同时,霍江涛相信,随着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的举办,2025年非洲侨团侨领侨商湖南行的召开,湖南将成为中非合作的新高地。
“湘粤非形成互补优势,未来可以共同发挥中非经贸博览会‘永动机’作用,推动绿色装备、职教合作等新增长点,书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湖南样本’。” 霍江涛说。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编辑:张皎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