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湘江的波涛遇见撒哈拉的风沙,当湖湘的韧劲碰撞非洲的活力,一群跨越山海的建设者正用脚步丈量两地合作的无限可能。2025年非洲侨团侨领侨商湖南行即将启幕,对话扎根非洲的湖湘儿女,他们不仅是开拓市场的商人,更是文化的摆渡人、故乡的报信者。从农业现代化到数字经济,从基建援建到民生公益,他们以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的精神,在非洲大地写下共赢故事,又将非洲的机遇与温度带回三湘四水。
红网推出湘非同行·侨声回湘栏目,聆听他们的双向奔赴,见证侨力如何成为湖南与世界共振的磅礴力量。
赞比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车建军。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卢欣 长沙报道
一个跨越山海的约定,一场政商携手的佳话。
2024年,湖南省侨联发出“走进湖南、兴业湖南”的诚挚邀请,在2025年的秋天结出硕果——赞比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车建军如约而至,用行动书写“一诺千金”的生动故事。
缘起:一场会谈与一个承诺
时间回溯到2024年9月,湖南省侨联办公楼内的一场会谈气氛热烈。省侨联向车建军详细介绍了湖南在对非合作中的独特优势。
“湖南有完备的产业体系,特别是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现代农业等领域优势明显。”省侨联表示,“我们以最大的诚意,邀请更多侨商侨胞来湘投资兴业,共同开拓非洲市场。”
这份邀请打动了车建军。他在会谈中表示:“湖南的发展活力让我印象深刻,特别是落户长沙的中非经贸博览会,为湘非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便利的窗口’,推动湖南与赞比亚的深度合作。”
“湖南的发展活力充沛、动力强劲。”车建军当时评价道,这句话不仅是对湖南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合作的期许。
履约:一年后的“湖南行”
2025年,车建军如约而至。
作为2025年非洲侨团侨领侨商湖南行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他带着更为具体的合作计划重返湖南。
“这次来湖南,我要做三件事:了解湖南、深化湘非经贸合作、帮助湖南企业走出去。”采访时,车建军清晰勾勒出他的“湖南行动计划”。
了解湖南,意味着要深入走访产业园区与企业车间,真切感受“湖南制造”的实力;帮助湖南企业走出去,是要利用其在赞比亚多年积累的资源网络,为湖南企业进入非洲市场提供全方位支持。
在“深化湘非经贸合作”这一核心议题上,车建军依托湖南作为中非经贸博览会主办地的优势,提出了清晰务实的建议。
他建议,首要任务是推动中非供应链双向高效流通,一方面在湖南自贸区设立非洲商品展销中心,打造“非品入湘”主渠道;另一方面在非洲设立湖南优势产品展销中心,助力“湘品出海”。
其次,应拓展农业与医疗等民生领域的产能合作,将湖南的智能农机、杂交水稻技术和医疗器械引入非洲,建设示范项目,满足当地发展需求。
最后,要重视人文交流与青年培养,通过为赴非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设立青年创业基金、组织侨二代“寻根湖湘”等活动,厚植合作的人文根基,培育长期友好的新生力量。
为了确保合作落到实处,车建军特意带来了商务考察团,包括矿业、农业、金融等领域的专业人士。
“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考察,而是要达成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
展望:湘赞合作的具体路径
湘非合作正在迎来快速发展期。近年来,湖南对非贸易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与赞比亚等重点国家的经贸往来尤为密切。双方在能源、基建、农业等领域的数百个合作项目正稳步推进。
这背后,是车建军这样的侨领在默默耕耘。
车建军表示,将组织更多赞比亚企业参加下一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同时推动湖南企业利用这一平台走进赞比亚。“平台的价值在于连接供需,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种连接更加高效、更加精准。”
谈及具体合作领域,车建军指出了几个重点方向:
在农业领域,赞比亚土地资源丰富,而湖南的杂交水稻技术和农业装备先进,双方合作空间巨大;在矿业领域,赞比亚作为非洲重要矿产国,与湖南的矿业装备企业具有天然合作基础;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赞比亚正在推进工业化进程,湖南的工程机械企业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合作不是空谈,而是要找到实实在在的切入点。”他说,“我们不仅要兑现承诺,更要推动合作走深走实。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湘赞合作一定会成为中非合作的典范。”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编辑:何青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