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大家谈丨虫口夺粮!院士柏连阳:湖南秋粮虫害来势汹汹,2.2万台无人机“硬核”阻击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陈啸鼎 武千惠 编辑:黄舒婷 2025-09-17 15:03:48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传递党政声音、服务百姓关切、赋能高质量发展,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政策大家谈》视频栏目,让政策“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

这里有权威——省直部门相关负责人、智库专家解读,讲清政策“来龙去脉”,算好发展“效益账”,让你知政策、懂趋势、抓机遇。

这里有答案——通过视频把“专业术语”变“家常话”,产业新政、民生福利一键“翻译”,政策红利送到你眼前。

关注、留言、转发,你关心的政策就在这里。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彦兵 陈啸鼎 实习生 武千惠 长沙报道

当前,正值秋粮产量形成和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接受红网时刻新闻专访时指出,今年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及湖南省,秋粮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虫害重于病害,防控形势严峻,必须依靠科技赋能和精准施策,全力筑牢秋粮丰收“安全线”。

虫害来势汹汹,挑战前所未有。

柏连阳院士分析,今年病虫害防控面临三大突出特点和新挑战。

首先是二化螟“大爆发”。当前湖南省亩均虫量高达2448头,远超往年,世代重叠严重,晚稻田三代幼虫防控压力巨大。

其次是受台风外围气流影响,稻飞虱等迁飞性害虫迁入量大、发生期长,威胁升级。晚稻稻飞虱百丛虫量已达309头,逼近500头的防治指标,存在爆发风险。

再次,病害潜在风险仍存。纹枯病病丛率高于去年,穗颈瘟、稻曲病在局部老病区和感病品种上偏重发生风险高。

“‘盛夏不热、晚秋不凉’”的气候极利于稻飞虱繁殖,‘干旱少雨、田间无水’又影响施药效果。”柏连阳院士说,气候异常、病虫抗药性持续增强等因素加剧防控难度,必须强化“植保防灾”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突出“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控”。

1111.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

统防统治:2.2万台无人机每日作业可超千万亩

面对严峻形势,柏连阳院士将“统防统治”视为提升防控效能、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

他介绍,统防统治的核心在于“四统一”,通过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技术、统一作业,科学制定方案,可减少农药用量、防控次数、用药成本,从而提高防治效率(如植保无人机效率提升90%以上)、防治效果、农民收益,最终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

湖南省在统防统治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24年底,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3.67%,高出全国6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全省专业化服务组织达2700家以上,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超2.2万台(年内新增8000余台),日作业能力超1000万亩,为秋粮防控提供了坚实保障。

科技赋能:打造“精准绿色智能”防控体系

目前,柏连阳院士及其团队正在大力推动科技在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

比如智能监测预警。部署200多台智能虫情测报灯、350多套性诱监测设备,结合预测模型,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精准监测。

比如绿色防控技术。通过种植香根草诱杀二化螟、田埂种花保护天敌、推广“淹水+黄腐酸”生态控草(除草效果超95%)等实现生态调控。释放赤眼蜂防控稻纵卷叶螟(防效超70%),推广稻鸭、稻鱼共生模式等实现生物防治。

通过集成“前防(种子处理)、中控(生态生物)、后保(精准用药)”技术体系,在全省133个示范基地验证,减少农药用量30%以上。

展望未来,柏连阳院士认为秋粮病虫害统防统治将向更智能化(大数据、AI、机器人)、更绿色化(生物防治、生态调控、新型绿色农药)、更社会化(全程托管、数字平台连接)方向深度融合发展。

给一线农友的“黄金建议”

在秋粮产量形成最关键的40天里,柏连阳院士对广大种植户、合作社和农技人员提出三点实用建议。

一是抓准时机。水稻破口前到齐穗期是防治穗颈瘟、稻曲病、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黄金窗口期。

二是科学用药用肥。 推广“一喷多促”,将防病虫药剂与叶面肥、生长调节剂合理混配,一次作业多效合一,优先选用高效低风险药剂。

三是重视施药方法。无人机作业要保证药量充足、喷洒均匀,选择早晚凉爽时段进行,避免药害和安全事故。

“丰收的果实要靠大家一起努力。”柏连阳院士最后鼓励道,“只要我们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一定能打赢这场秋粮丰收保卫战!”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陈啸鼎 武千惠

编辑:黄舒婷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646943/51/1528827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