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李必蕃:湖湘绝笔写就民族之光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李昊杰 编辑:黄舒婷 2025-08-06 16:54:34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御敌长城,用生命谱写出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据统计,1921-1949年间,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湖南牺牲的革命烈士共20多万人,有名可查的英雄和烈士就有15万余人。他们用热血浇灌信仰,以牺牲铸就民族脊梁,让湖湘大地成为镌刻着英雄印记的红色沃土。

红网时刻新闻推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专栏,回望抗战岁月,缅怀湖湘英烈,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让英雄之光,照亮新时代的奋进征程。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洁 实习生 李昊杰 综合报道

李必蕃,字子祺,湖南省嘉禾县人。他自幼聪慧好学,精通经史书画,后投笔从戎,1911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工兵科,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转战湘鄂等地,因战功卓著逐步晋升。1936年,李必蕃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三师师长,率部驻守河南,后移防陕西,时刻待命。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李必蕃在临潼誓师出征,率第二十三师开赴山东德州布防,肩负起保卫齐鲁大地的重任。同年9月,沧州会战打响,日军调集重兵沿津浦路南侵,妄图夺取德州进而窥伺中原。李必蕃率部顽强阻击,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以灵活战术多次击溃日军进攻,歼敌两千余人。激战中,德州城防虽遭日军炮火重创,守城官兵仍浴血奋战至最后一刻,展现出无畏的战斗意志。

沧州会战结束后,李必蕃奉命驻守河南汤阴,在平汉、陇海沿线屡次击退日军南侵,有力遏制了敌人的攻势。因战绩突出,部队获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嘉奖,他将全部奖金捐献作为抗日宣传经费,以凝聚全民抗战士气。

1938年,徐州会战期间,李必蕃率部扼守豫东、鲁西战略要地,先后驻防定陶、郓城、菏泽,日夜构筑工事,誓与阵地共存亡。5月,日军调集精锐军团进犯黄河沿岸防线,李必蕃部虽兵力薄弱,仍坚守“以忠报国,誓死御敌”的信念,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5月11日,郓城失守后,他沉着部署,将部队部署在菏泽左右两翼死守待援。

5月13日,日军第十四师团强渡黄河,攻陷菏泽西北董口,从侧翼包抄而来。李必蕃率全师官兵与敌激战五天五夜,在菏泽城郊展开惨烈肉搏,双方伤亡惨重。14日,部分将领临阵脱逃致防线崩溃,李必蕃身边仅余一个连兵力,仍奋勇冲杀突出重围。激战中,他腹部中弹,退至菏泽城外曲兴集时,深感战局危急,决心以死明志。这位46岁的将领在军用地图上写下绝笔:“误国之罪,一死犹轻;愿我同胞,努力杀贼!”随后壮烈殉国,用生命践行了抗日誓言。

李必蕃牺牲后,全国为之震动,各大报刊争相报道其英勇事迹。《大公报》盛赞他“死守菏泽,屡次激战,歼敌颇多”,《新华日报》详细刊载其殉国经过,赞誉其爱国精神并赠送“民族之光”金字大匾。国民政府追晋其为陆军中将,在开封、武汉、长沙、嘉禾等地举行隆重追悼会,中共中央代表吴玉章、罗炳辉等出席悼念,国共各界共同缅怀这位抗日英烈。

198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认李必蕃为抗日烈士,嘉禾县为其修墓立碑。2009年,他与其他湘籍抗日将领一同入列湖南烈士公园纪念塔,供世人瞻仰。

为永远铭记抗日英雄的不朽功勋,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于2015年8月24日公布了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李必蕃的名字赫然在列。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李昊杰

编辑:黄舒婷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646942/98/1518369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