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御敌长城,用生命谱写出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据统计,1921-1949年间,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湖南牺牲的革命烈士共20多万人,有名可查的英雄和烈士就有15万余人。他们用热血浇灌信仰,以牺牲铸就民族脊梁,让湖湘大地成为镌刻着英雄印记的红色沃土。
红网时刻新闻推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专栏,回望抗战岁月,缅怀湖湘英烈,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让英雄之光,照亮新时代的奋进征程。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洁 实习生 李昊杰 综合报道
郑作民,湖南新田人。他出身于农民家庭,父亲靠苦力维持生计,坚持供他读书。1924年,他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投身军旅,先后参加两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平定刘震寰与杨希闵叛乱,在1926年北伐战争中身先士卒,于攻克南昌的战役中立功,晋升为补充团团长,后任第二军第九师第二十五团团长。1930年,他参与中原大战,1931年升任第九师第二十六旅旅长。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郑作民历任第二军第九师副师长、师长,后升任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先后参与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及桂南会战,屡建战功。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郑作民与师长李延年率第九师开赴前线。出征前,他在全师将佐会议上宣读决心书,还留下致母亲的遗书:“现率师重上战场,抱定不成功则成仁的决心,誓与敌寇战斗到底,坚决把日寇赶出去。”部队在广福线与日军激战,面对猛烈炮火,官兵凭借爱国热忱与灵活战术顽强阻击,给日军造成重大杀伤。11月,日军从杭州湾登陆威胁侧后,他奉命率部撤离,转战其他战场。
1939年11月,日军为切断中国西南补给线,在钦州湾登陆,攻陷南宁、昆仑关等地。国民政府调集兵力反攻,郑作民奉命率部从贵州都匀开赴昆仑关前线,临行前立下遗嘱安顿家事,决心与日军血战到底。1940年1月初,部队抵达后配合杜聿明第五军强攻昆仑关,在苏联志愿飞行大队支援下收复该要地。
1940年2月22日,日军凭借空中优势攻陷宾阳,威胁昆仑关守军。因右翼第三十六军被围,郑作民率部增援,却陷入日军包围。3月3日,他指挥部队反击突围,激战中身负重伤,壮烈殉国,时年38岁。
郑作民牺牲后,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中将,赠送挽联“马革裹尸还万里,虎贲遗烈壮千秋”。
2014年9月1日,为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郑作民的名字赫然在列。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李昊杰
编辑:丁斯斯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