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你家用的电,或许来自千里之外的宁夏。8月20日上午,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宁电入湘”工程)正式全面投产送电,最大输送电力达800万千瓦,年输送电量达400亿千瓦时,约占湖南年用电量的六分之一。
红网时刻新闻《三问“宁电入湘”》系列报道第三问,宁电入湘后,能带来什么?
衡阳换流站全景。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青 实习生 卿裕晞 长沙报道
800万千瓦,400亿千瓦时。这是“宁电入湘”工程,为湖南经济发展与民生用电注入的底气。
节约省内标煤约6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00万吨。这是“宁电入湘”工程,每年为湖南带来的“绿色礼物”。
宁电入湘后,能带来什么?
在电力方面,虽然近年来全省电力供应基本实现了总体平衡,但是局部区域、局部时段,比如每年夏、冬两季用电高峰期,依然有压力存在。
如果因为缺电,需要“拉闸限电”,企业头疼,老百姓也难受。这时候,宁夏来的电,就像是“雪中送炭”。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省用电基本“无感”。这背后,离不开“宁电入湘”工程的功劳,整个度夏期间,该工程保持300万千瓦以上高功率运行。
衡阳换流站GIS室最后调试阶段。(摄影:龚怀亮)
接下来,我们看三笔“账”,更直观的了解“宁电入湘”工程的作用:
第一笔是“保供账”,也是“经济账”。
湖南是制造业大省,电就是机器的“粮食”。一旦电不够,在生产端可能意味着订单延误、设备损耗和经济损失。
同时,一些高精尖项目也是用电大户,如“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天河·天马”计算集群,都需要强大的电力支撑。
对企业和投资者来说,稳定的电力供应也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8月20日,工程全面投产送电,最大输送电力达800万千瓦,年输送电量达400亿千瓦时,将极大缓解用电紧张,让企业放心生产、项目顺利落地。
第二笔是“创新账”,也是“产业账”。
“宁电入湘”工程所有设备实现了国产化制造、一次带电成功和稳定可靠运行,国产设备从“有”到“优”迈上高质量新台阶。
这个工程拉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为湖南本土电力设备企业、科研单位带来新机遇和技术提升,助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第三笔是“环保账”,也是“未来账”。
“宁电入湘”工程输送的是来自宁夏的平价清洁绿电,按一年送入400亿千瓦时的电量一半是绿电考虑,可以节约省内标煤约6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00万吨。
引入这些电力,一方面对于服务国家的绿色清洁低碳转型,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绿电来自“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成本相对有优势,有助于降低湖南工商业用户的用电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宁电入湘”工程,送来的不仅是电,更是发展底气与生态效益——它意味着夏天空调更稳、企业用电更足、三湘天空更蓝,也为湖南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
相关链接: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卿裕晞
编辑:陈珏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