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易式谷:铮铮铁骨拒敌寇 湖湘忠魂照山河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李昊杰 编辑:代宏婷 2025-08-10 21:41:39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御敌长城,用生命谱写出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据统计,1921-1949年间,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湖南牺牲的革命烈士共20多万人,有名可查的英雄和烈士就有15万余人。他们用热血浇灌信仰,以牺牲铸就民族脊梁,让湖湘大地成为镌刻着英雄印记的红色沃土。

红网时刻新闻推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专栏,回望抗战岁月,缅怀湖湘英烈,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让英雄之光,照亮新时代的奋进征程。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洁 实习生 李昊杰 综合报道

易式谷,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18岁投身军旅,先后进入保定军官学校、庐山军官训练团深造,凭借过硬的军事素养和作战能力,从排长逐步晋升,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后担任第五十师参谋长。1926年,他随部参加北伐战争,屡立战功;1938年1月,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军副官处少将处长,成为军中重要的军事行政骨干。

1938年4月,台儿庄大捷后,日军调集重兵分三路围攻徐州,企图围歼徐州周边的中国军队。为粉碎日军的战略企图,易式谷所在的第二十二军奉命参加徐州会战,承担死守邳县至禹王山防线的重任。当时,第二十二军装备简陋,却要面对日军配备了飞机、重炮的火力进攻。但易式谷与全体官兵同仇敌忾,以血肉之躯构筑起抵御外敌的坚固防线。

战斗中,日军凭借火力优势白天占领阵地,中国军队则在夜间发动反冲锋,用刺刀与敌人展开近身搏斗。“昼失夜复”的拉锯战持续了整整三天,麦田里的血迹未干,新的鲜血又浸透泥土,阵地上尸横遍野却始终未被日军彻底突破。正是这场惨烈的阻击战,成功迟滞了日军师团南下合围的步伐,为友邻部队的战略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

1938年5月19日,徐州沦陷。22日上午,第二十二军残部在灵璧陷入日军重围。当晚,军长谭道源集中剩余兵力实施突围,行至尹集时,当地一片麦田正在灌浆,高可及胸。谭道源、易式谷等六七十人被日军追兵发现。日军利用装甲车上的火力疯狂扫射一小时,副师长彭璋、参谋周自元等壮烈牺牲,副官长易式谷身受重伤被俘。

由于易式谷口袋中装有军长谭道源的名片和私章,日军误以为俘获了“中国军长”,随即大肆宣扬“战果”。而真正的谭道源已化装突围,安全返回后方。日军在无法自圆其说的尴尬处境下,将易式谷押往天津,对其严刑拷打,逼迫他承认自己就是谭道源,企图以此掩盖失误。

面对敌人的酷刑与威逼,易式谷铁骨铮铮,始终坚守军人气节,怒斥道:“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不是谭道源就不是谭道源!”他用生命捍卫了军人的尊严与忠诚,最终壮烈牺牲。

1987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2015年,他的名字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如今,在湘乡烈士纪念馆中,易式谷的名字与事迹被永久铭记,提醒着后人:那些为民族独立浴血奋战的英雄,永远值得我们缅怀与致敬。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李昊杰

编辑:代宏婷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646942/54/1519162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