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御敌长城,用生命谱写出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据统计,1921-1949年间,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湖南牺牲的革命烈士共20多万人,有名可查的英雄和烈士就有15万余人。他们用热血浇灌信仰,以牺牲铸就民族脊梁,让湖湘大地成为镌刻着英雄印记的红色沃土。
红网时刻新闻推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专栏,回望抗战岁月,缅怀湖湘英烈,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让英雄之光,照亮新时代的奋进征程。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洁 实习生 李昊杰 长沙报道
郭陆顺,湖南浏阳人。1926年北伐军进入湖南,次年,郭陆顺父子加入农民协会,13岁的郭陆顺成为农民运动的骨干。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处于低潮阶段,郭陆顺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浏阳县二十区少共书记。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支援冀中抗日根据地和加强党对马本斋回民支队的领导,1939年秋,郭陆顺受组织派遣,到八路军第3纵队回民支队任政治委员。他和马本斋一起,强化军事训练,采取“麻雀战术”和“推磨战术”,粉碎了日寇的一次次残酷扫荡,使得冀中回民支队成为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抗日部队。
随着政治工作制度与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回民支队作战能力显著增强,与群众的联系也更为紧密。当年年底,回民支队规模已达1100多人,成为冀中地区声名远扬的抗日精锐力量。
冀中根据地的抗日斗争,到1941年进入了更加尖锐、复杂、残酷的阶段。1942年4月,回民支队在献县高官村以东阻击增援的敌人,歼敌众多。临近战斗结束时,郭陆顺在阵地前沿用望远镜观察敌情被敌流弹击中头部牺牲,年仅28岁。
郭陆顺牺牲后,回民支队全体指战员为之恸哭。
1952年,郭陆顺的墓迁入位于石家庄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安葬在苍松翠柏丛中。
为永远铭记抗日英雄的不朽功勋,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于2014年9月1日公布了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郭陆顺名列其中。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李昊杰
编辑:刘娜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