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御敌长城,用生命谱写出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据统计,1921-1949年间,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其中,湖南牺牲的革命烈士有20多万人,有名可查的英雄和烈士就有15万余人。他们用热血浇灌信仰,以牺牲铸就民族脊梁,让湖湘大地成为镌刻着英雄印记的红色沃土。
红网时刻新闻推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专栏,回望抗战岁月,缅怀湖湘英烈,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让英雄之光,照亮新时代的奋进征程。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洁 长沙报道
1937年8月19日,上海黄浦江白龙港洋面硝烟弥漫。
22岁的陈锡纯与战友沈崇诲驾驶着尾部冒火的904号轰炸机,以最后一次俯冲,将年轻的生命化作刺破敌舰“出云号”的利剑。
从稻田到云端:寒门子弟的报国之路
陈锡纯出生于湖南望城格塘乡华林村一个贫寒农家,家中共有兄弟姐妹十人,陈锡纯居长,其中四个兄弟姐妹不幸早逝。由于一家人口众多,生计艰难。其父以耕种和烧炭谋生,省吃俭用,设法送子女上学读书。陈锡纯先后就读于临近的青峰乡大山殿第十三国民学校、青峰山第四高级小学。随后考入省城长沙的广益中学。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三省,次年又发起一·二八战事,在中国的华东制造侵略战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激起中国国民的强烈反抗。学生时代的陈锡纯非常关心国家大事,痛感祖国大好河山沦落,常常慷慨陈词,悲愤难禁,积极投入长沙学生联合会组织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初中毕业后,陈锡纯毅然投笔从戎,先是考入南京中央宪兵学校,继而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步兵科学习,后被选送杭州笕桥航空学校第五期甲班轰炸科学习飞行技术。
1936年10月,他被分配到驻南昌之中国空军第二大队任见习飞行员,次年1月任第九中队少尉飞行员。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不久,淞沪一带形势日趋紧张,陈锡纯所在的空军大队于8月上旬移驻安徽广德机场,处于一级战备状态,时刻待命出击。
长空浴血:与敌舰同归于尽
1937年8月19日,第九中队少尉飞行员陈锡纯离22岁生日还差三天。上海白龙港上方被铅灰色的云层笼罩着,潮湿的风卷着硝烟味扑面而来。
这是淞沪会战全面打响的第六天后,陈锡纯所在的空军第二大队移驻安徽广德机场。
19日这天,他与分队长沈崇诲驾驶904号轰炸机,携弹突袭日舰“出云号”。日军这支以“出云号”为旗舰的第三舰队不仅用舰炮支援日军的陆地战斗,而且还掩护并运送后续到达的陆军由海上登陆,对淞沪战场构成很大威胁。
激战中,战机尾部中弹起火,机身剧烈震颤。此时,他们本可迫降或跳伞求生,但目睹江面逃窜的敌舰,两人果断推杆俯冲,以满载炸弹的战机撞向“出云号”。
一声巨响,烈火和浓烟冲上天空,笼罩了“出云号”舰。
陈锡纯牺牲后,其英勇事迹长期在家乡流传。1985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认他为革命烈士,英名被镌刻于南京紫金山航空烈士公墓的纪念碑上——他的衣冠冢与沈崇诲相邻,在青松翠柏间庄严肃穆。
2015年,陈锡纯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成为全国人民铭记的抗战英雄。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编辑:张皎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