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工作推进视频会议。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张馨月 记者 杨怡晴 长沙报道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
自“三资”集中专项整治部署以来,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坚决扛牢政治责任、牵头责任、主体责任,以实际行动有力回答“两个确立”“两个维护”,在全国实现“四个率先”:率先出台省级集中整治工作方案、率先建立农村账务管理平台,率先实现村集体票据全面监督、率先制定“三资”经济活动规范合同。在省纪委监委的牵头领导下,与驻厅纪检监察组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聚焦农村集体“三资”4大领域突出问题,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持续超常规、大纵深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问题排查、问题整改、线索移交、督促指导、建章立制等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截至11月15日,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累计排查问题线索36171个,涉及金额41.8亿元,已完成问题整改35760个,整改率98.86%。
在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指导下,各级各部门坚持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工作当作一场硬仗,采取超常规措施抓紧抓实抓细,涌现出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
省厅“三资”整治督导组深入基层手把手对村级财务工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三点”发力打好“三资”排查“组合拳”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全面盘点、核实、登记“三资”管理突出问题,建立问题、线索、责任“三张”清单。纵深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集中整治,纠治群众急难愁盼重点难点痛点问题,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守住了村集体“钱袋子”。
邵阳市“调研指导查、解剖麻雀查、逐级摸排查”三措并举,聚焦重点难点,全覆盖排查问题,组建4个工作组对所属县市区进行全覆盖督促指导,开展暗访4次;每个县市区选择了1~2个重点村(社区),成立联合驻场工作组“沉浸式”查找问题线索,以“乡镇自查、县级核查”方式全覆盖开展自查自纠。
益阳市坚持“三严”实查,守护民生民利。坚持一套程序督、一个标准查、一把尺子量,推动工作重心下沉、监督关口前移。严实找问题,部门联动实地督导16个乡镇27个村,抽调49人对27个乡镇开展交叉检查,每周选取1个村(社区)开展驻场“解剖麻雀”。严格核项目,开展产业帮扶项目资金清理核查专项行动,严肃办案件,采取联点包案、提级办理、挂牌督办等方式起底问题线索并立案调查。
永州市拓宽“三个”方式,对重难点问题进行超常规排查。采取村级自纠查、发动群众查、乡镇清账查、部门协助查、市县驻场查、建立问题台账“五查一台账”方式,全方位、全覆盖排查问题。紧盯信访逆向查,形成“三资”信访问题导调、分类整理列出清单、交办问题现场核实、移交问题线索查处等完整闭环;借助平台延伸查,利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农村财务监管平台,对村级财务账目凭证开展线上延伸检查,挖掘问题线索,交办村账乡代理中心限期整改到位。
在全省130个县市区(含管理区等)、979个村(社区)开展“驻场解剖麻雀式”自查自纠,紧盯城郊村、富裕村、“明星村”负责人等关键人群,重点排查贪污、挪用、套取、截留集体资金、资产处置不规范、合同价格偏低、期限过长、村级违规举债、工程项目建设、违规发包等问题,做到问题查摆到位、核实到位、处理到位。
整合“三资”监管力量,集中“问诊”复杂题
省农业农村厅建立问题整改台账,规范整改流程,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间,逐一整改销号。采取交办、通报、约谈、问责等方式,推动解决一批“三资”管理领域风腐问题。
邵阳市聚焦关键环节,全方位抓整改,建立问题整改定期报送机制、销号机制,全方位促进整治成果转化,全市整改率99.06%。为强化管理,规范一批村级账目,邵阳市将村集体经济活动和资产财务信息全部上传农村财务管理平台,集中整治账外账、资金不及时入账、坐收坐支、原始票据不规范等问题,清理规范低价发包、期限过长、要素不全、违规处置等一批集体经济问题合同。实施村级债务化解专项行动,化解一批村级债务。至9月30日,全市3402个村(涉农社区)实际债务8.61亿元,较4月底减少1.8亿元,化解率24.32%。
益阳市坚持多管齐下、真抓实改。集中开展“村账乡(镇)代管”不规范问题专项整治,排查整治执行村级财务管理规定打折扣搞变通问题。如赫山区实行27个城中村财务代理记账、提级监督,实现城中村财务问题“零上访”;开展家底清查,新增集体资产1342.1万元。清理超长期、超低价、未经民主程序等违规合同,收回集体租金246万元。盘活旧学校、老村部等闲置资产资源101处,村集体经济收入与去年同比增加1019万元。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建设,挂牌1001笔,成交769笔,成交金额3.6亿元。
永州市创新“督促问改、评估问效、执纪问责”三种手段,组织问题超常规整改。通过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列出问题、线索和责任“三张”清单。开展银行贷款、扶持项目、经济合同“三个清理”行动,清理贷款村、清偿违规贷款;清理财政扶持项目村,移交违规承揽或转包、套取集体资金问题线索;清理整改超长期、超低价、不规范集体经济合同,开展县市区“好中差”综合评估,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124件;开展“纪委喊你来缴款”“纪委喊你来入账”行动,有力回应群众诉求。
驻厅纪检监察组全力以赴、全员参与、全程监督,选派15名专业人员,坐镇省级农村财务管理平台,排查发现村级财务涉嫌长期挂账应收未收账款等不规范问题5607笔,涉及金额约11.24亿元。省农业农村厅将全省农村集体资产、村级财务数据纳入国家统筹监管,录入进度全国排名第一。
通过创新开设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其他经济实体“三套账本”,对接省“互联网+监督”平台,及时接受群众监督,在线受理投诉举报5348件,追缴资金613.28万元。开展集体“三资”片区协作监管试点,推动试点地区“三资”问题群众信访率同比下降31%。
进村宣讲相关政策。
扎紧制度笼子,筑牢集体资产运营“防火墙”
省农业农村厅紧盯农村“小微权力”行使,与驻厅纪检监察组联合行动,聚焦财务管理、违规举债、工程项目建设等关键环节,查找“三资”监管漏洞,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建立集体收入管理、开支审批、财务公开、预算决算等机制,实现资产清查“一个薄”、资源登记“一本册”、资金管理“一本账”。
聚焦制度漏洞,全链条强机制。邵阳市、县两级出台“三资”管理规范性文件71个,明确“必须为”“不准为”界限。推行“一项目一监督”机制,智慧监督村集体项目建设,开展村级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厉查处工程建设领域贿赂和盲目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失职渎职案件。隆回县创新“四个直接,三个不允许”工作法,规范村集体工程项目管理。严格“四议两公开”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划定村组干部守法红线底线,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保证权力公开透明行使。加快市县乡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推进集体资源资产进入市场公开交易。邵阳县以农交中心为平台,推进“三资”“数据”管理,建成覆盖全县418个村(社区)的服务体系,累计成交57笔,金额1646.25万元,有效防止了农村集体“三资”流失。
坚持标本兼治,常态长效监管。益阳市创新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施治模式,梳理4类10条“三资”领域常见问题开展集中整治。下好培训先手棋,建立村级财务逐级培训机制,举办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业务视频培训班,培训财务专干265人次。县乡组织分层次、多轮次全覆盖业务培训。织密制度防护网,出台《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指导意见》《村级债务风险等级预警监测动态管理机制》等文件,明确“三资”管理“七项制度”,推动县市区出台“三资”管理有关文件9个。打好监管组合拳,抓实村级财务公开公示,按月跟踪督办各地交账报账做账情况,规范村级财务报账、审批、核算管理。借力“互联网+监督”平台,完善“三资”数据比对模型6个,全市触发预警信息7183条,处理7129条,实现监管数据即时归集、监管资源合理配置、问题线索及时处置。
健全“三项”机制,进行超常规治理。永州市建立工作责任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厘清部门监管职责,建立市级指导、县级主导、乡级主责、村级主体监管责任体系。解决村账乡代管责任不清、协作不畅、代而不管等问题。在冷水滩区、道县开展“片区协作”试点,下大力解决基层力量不足问题。健全审批管控机制,印发财务制度实施细则、“三资”管理办法等文件,指导村级建立资金、资产、资源、债务、经济合同、工程项目管理等14项制度,健全村级债务分级审批制度,制定村级举债“四不五严”负面清单,堵住制度漏洞,强化内部管控。创新群众监督机制,将全市3317个村账、483个社账纳入农村财务管理平台记账,落实村级财务公示公开制度,采取村级公开栏张贴、向“互联网+监督”平台推送等形式,每月公开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省农业农村厅瞄定长远抓建章立制,共计汇编典型案例100例、成功做法50例,向农业农村部推荐典型做法8例。召开省级案例剖析座谈会,指导各地开展典型案例剖析会50余场。坚持“当下改”与“长久治”相结合,制定印发“三资”监管政策文件11个,推动各地出台“三资”监管文件595个,全面构建“三资”长效监管体系。
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资”集中整治工作的决策部署,在纪检监察机关的指导下,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落实好12条具体措施,超常规抓好余量问题整改、工作督促指导、案例分析研讨、监管质效提升、村级债务化解、资产资源盘活、长效机制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做实“三资”管理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后半篇文章”,培植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坚强助力。
来源:红网
作者:张馨月 杨怡晴
编辑:张俊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