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文化+科技”,生生不息涌新潮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黄河 2024-03-20 07:10:58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博物院气势恢宏,主体建筑设计时尚,端庄大方。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平行视界项目概念图。通过该技术,身处异地的双方戴上专用眼镜后,不仅能“面对面”畅聊,还可演示PPT,看电影。  企业供图

春天,总是让人想要奔跑的。

浏阳河畔第八道湾,年轻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内,音视频精品频频出圈,文创科创企业郁郁成林,青年创客,以奔跑之姿激扬青春。“中国V(video)谷”,正迎风生长、逐风飞奔,朝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视频产业链基地和媒体融合新地标”的目标,急速前行。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马栏山考察时强调,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

3年多来,广袤的湖湘大地上,灿烂的文化与闪亮的科技相向而行。新技术为文化产业开辟了新赛道,为文旅融合拓展了新场景,丰富多彩的遗产、卷帙浩繁的古籍“活”起来,激活了镌刻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密码和精神力量。“文化+科技”,打开了无比灵动的想象空间。

科技延展文化呈现纬度

——新业态、新产业、新场景潮涌不息

春天的马栏山,不断给人惊喜。

输入“色彩丰富的中国龙”文本后,一个极具中式审美的高清视频快速构建;上传一张手机拍摄的照片后,就能得到一段立体变幻的特效视频;打上描述词标签,便可生成相应风格的音乐……国内首个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万兴“天幕”正在进行内测,让人们看到了AI赋能音视频文创的实力。

京剧艺术一代宗师梅兰芳,在AIGC+XR技术加持下“复活”,现场向观众和全球“梅粉”致意……“马栏山出品”的AIGC技术制作的微电影《少年梅兰芳之登台》近日发布,将中国经典艺术与数字化技术融合,实现元宇宙与现实交融。

一圈圈老电影胶片,像履带一样穿过胶片数字转换仪,当最后一张胶片被扫描完毕,电脑上有了这部电影的高清数字版。

这样的场景,在云上栏山4K电影修复机房内不断上演。50多年前的黑白电影《雷锋》,经过AI与人工修复,画面上的划痕、脏点、闪烁消失了,山川树木有了自然饱满的色彩,雷锋脸上的红晕清晰可见,青春气息扑面而来。

“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让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内新业态、新产业、新场景潮涌不息。园区引进华为、爱奇艺等3800余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了涵盖创意、内容制作、储存、播发、交易的数字文化产业链,一大批技术底座、孵化平台、重点项目开花结果,诸多文创、科创型企业迅速发展。

目前,园区成立了5G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国家广电总局重点实验室、马栏山·华为云音视频产业创新中心等10个研发创新平台,建成视频超算中心。5G智慧电台应用于30个省(区、市)共1203家广播电台,AI手语播报系统推广至346家电视台和融媒体中心。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实现企业营收超1700亿元、税收超95亿元。

科技提升文化传播力度

——正能量有了大流量

你眼中的湖南和中国什么样?我们请AI为你画出来。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湖南日报社推出新媒体产品《深AI你湖南,深爱你中国》,运用AIGC工具生成短视频,展现华夏之盛和潇湘之美,引发大量关注点赞。

创新表达方式,为党的声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正能量持续澎湃大流量,离不开技术的赋能。围绕文化和科技融合,加快媒体融合转型升级,从“相加”到“相融”到“深融”,从借力新技术,到自主研发新技术,湖南文化力量展现新担当。

台前,记者们在紧张而忙碌地写稿,发稿后台,一个全自动多媒体内容安全感知与智能检测系统也正在有序开展实时检测,确保发布内容安全无误,传递正能量,发出好声音。

这是湖南日报社牵头建设的“媒体融合内容感知与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利用内容生产和数据优势,开发的多媒体内容安全感知与智能检测系统。目前,该检测系统已运用到湖南日报社旗下融媒体生产发布平台和全省72个县级融媒体中心,以及130多个机关、企业、园区、高校融媒体平台。

火热的媒体实验室,是传统媒体与新型技术融合的重要实践地。湖南日报社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迭代“新湖南云”省级技术平台,加快建设音视频智媒实验室,加快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

“不到潇湘,怎知春色如许……”由湖南广电打造的2024年湖南戏曲晚会上,《牡丹亭》里的杜丽娘从岳麓书院开启游园之旅,一路乘着竹筏,见证《西游记·借扇》的铁扇公主和孙悟空在张家界山水中大战,看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杜甫江阁上演《长生殿》。XR技术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将传统文化与湖湘山水更好地呈现给观众。

采访嘉宾远在北京,主持人却在长沙,怎么做面对面访谈?今年,湖南广播电视台首次在全国两会报道中结合“5G+远程XR+顶尖抠绿”技术,在北京和长沙两地搭建了虚拟演播室。虚拟舞美代替实景舞美,降低了制作成本的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好的视觉体验。

“既做最好的文化公司,又做最好的科技公司”,近年来,湖南广电获国际级技术奖项11项,国家级技术奖项85项。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合作,组建AIGC创新应用团队,加强AI、VR等新技术应用研发,抢抓下一代互联网战略先机。

书籍,让知识的边界无限延伸,如何给这种延伸再加点“数”?

湖南出版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在线发行、数字教育等新业态,数字教育“智趣新课后”项目服务师生达430余万名,数字平台服务用户超2500万。建设中南传媒自主知识产权的出版及传媒行业垂类大模型,着手开发智能审校、智能阅读助手、智能选题、智能创作、AI老师、AI绘画等各类人工智能应用族群,推动内容生产到内容服务全面AI化,为实现高质量出版、个性化出版找到一种全新的路径和方法。

科技延伸文化赓续长度

——传统文化在数字世界“活”起来

线下穿汉服、享汉乐、食汉宴、购汉礼、用汉方,看长沙马王堆汉墓主题展览;线上逛交互性极强的数字展厅,通过不同场景了解汉代的各种知识……湖南博物院“数字汉生活”项目,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为核心数据来源,运用数字化手段,让“马王堆”和汉文化在数字世界“活”起来。

科技赋能,文化出圈。湖南持续实施文物数字化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涵养更加丰厚的文化自信。

建设“湖南省文物动态数据资源库”。湖南博物院目前完成高清藏品数字采集图片近10万张,三维模型约1500个;线上藏品数据库发布藏品信息62722条;发布360全景数字展厅36个,专题数字展71个。

创新文物数字化体验场景。湖南博物院推出云展览、云讲解、云教育、短视频、高清直播、虚拟展厅等多种数字化体验项目。以文物造型衍生创作数字虚拟人乐队的《八音元境·国宝民乐》云上音乐会,成为中国首档博物院院藏国宝元宇宙民乐音乐会。文旅融合剧《一念·辛追》在VR、AI数字技术加持下,以京剧艺术演绎马王堆汉墓女主人辛追教子成才的家国情怀,令人耳目一新。

永州浯溪碑林,中国最大的露天摩崖石刻碑林,现存唐至清摩崖石刻505方,字迹历经千年风雨,仍清晰可辨。浯溪碑林数字化体验展厅采用全景音视频影像形式,将碑林505块碑文零距离、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到公众眼前,让大众感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展现新活力。

浏阳烟花开展数字烟花技术设计,实现数字燃放技术精准定点;醴陵陶瓷以新材料、新技术,擦亮“中国陶瓷之都”的文化名片;湘绣企业采用数据挖掘、图像处理和虚拟仿真等技术,构建集数字化保护、营销和教育为一体的云湘绣平台。依靠技术革新、材料创新、设备更新,以浏阳烟花、醴陵陶瓷等为代表的非遗项目,在现代社会焕发异样光彩。

科技拓展文旅融合广度

——打开“诗与远方”的更多面

无数光点在舞台上空变换着颜色,看似毫无规律地浮动,却随着音乐节奏一会儿变成山峦,一会儿变成河流……每到周末,这样奇幻的场景就在韶山红五星剧场里上演。

截至目前,这场名为《最忆韶山冲》的文旅演艺节目,已上演了1200多次,近50万人次观演。该节目拥有全球最大“光影矩阵”舞台,1400多台设备同步运行,实现在2000多平方米的舞台空间进行任意造型切换,共同构成多维诗画空间,全景展现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

“近年来,湖南深化科技在文旅领域的应用,赋能内容生产创新、产品和业态创新、治理方式创新、消费体验创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变革升级,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省文旅厅科技教育处处长周树韬介绍。

湖南文旅演艺乘势而上,不断推陈出新。

去年国庆假期正式公演的演艺节目《德夯幻境》,讲述了湘西儿女爱恨情仇和奋勇抗日的故事。由声光电、全息影像、移动数控等技术营造的梦幻氛围令人沉醉,其中一轮直径达8米的“超级月亮”成为焦点。总导演李彦介绍,导演组在舞台深处的水池中,用数字媒体技术,将这轮月亮由水下缓缓升起,实现天上、水中、实景三个月亮的多维度呈现。

作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中的全世界最高的吊脚楼形态建筑,109.9米的张家界七十二奇楼,设计、制作、安装都通过精密计算。为打造灯光秀,景区仅架构灯光便用了两年多时间,整个主楼安装了36000多盏RGBW灯,万灯万控,无限变色,并运用7D全息影像技术,呈现72种梦幻的主题灯光秀。

此外,文旅部首批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遇见大庸》、中国首部大型地方性史诗剧《天宠湖南》、全国首台河流剧场节目《桃花源记》等文旅演艺也叫好又叫座。

在文化和旅游市场加快复苏发展的态势下,文化和科技携手,激发湖南文旅融合的蓬勃生机,打开“诗与远方”的更多面。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黄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