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娟娟 赵翼鹏 长沙报道
40年前,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创业者、追梦人下海竞逐,科技产业迎来蓬勃发展,打造出如今的 “梦想之都”深圳。
10年前,京东方、比亚迪一众企业带动,夯实了强劲的科技创新基础,现在“投行城市”合肥名声在外。
“科创之城”,创新“浓度”,越来越成为城市向上突破的“王炸”。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创新能力连续四年位居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列的长沙,有了争先进位的全新目标,即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围绕“金融赋能产业,科创引领未来”当红话题,11月22日,第六届湘江金融论坛在湖南金融中心启幕。政、产、学、研、金等“大咖”共话金融、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助力长沙向“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新高峰攀登。
“把最好的地和风景,留给科创”的承诺铿锵回响,让科创不为“钱”发愁,也是湘江新区奉行的圭臬。
以金融活水赋能科创,推动高质量发展,湘江新区正迎来一场科创、产业与金融的“三向奔赴”。
共襄一场盛会
春观岳麓,冬赏湘江。第六届湘江金融论坛如约而至。
自湖南省提出在湘江新区建设湖南金融中心并致力于打造立足中部、辐射西部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后,湘江金融论坛已成功举办五届,展示了湖南本土产业发展的突围方向,架构起湖南金融中心发展的清晰脉络,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大量机会,为服务实体经济引流了金融活水。
而今天,以“金融赋能科创”为名,湖南湘江新区又一次精准把握住新时代的脉搏。论坛共设置开幕式、主论坛、主题论坛三大环节,围绕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相关话题深入探讨。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在布局科技领域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热度比较高。其中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及集成电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都是私募股权的投资热点。”主旨演讲中,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党委委员、秘书长陈春艳介绍,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突破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私募股权加大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通过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提升了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而早在1988年,邓小平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然而,科技的背面是——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缺乏资金支持,研发无法保障,科技成果面临“难产”。资金,永远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金融如何支持科技和产业?在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国微能网创新平台常务副主席贺徙看来,“一定是要支持科技产业,立足科学家研究样品、工程师研究产品、企业经营者研究商品这三个阶段,金融行业要提供不同的金融品种去支持这三个‘品’。”
为赋能科技产业进一步发展,自湖南省唯一省级金融中心落子和湘江基金小镇崛起以来,湘江新区经过数年耕耘,探索形成了“政府引导基金+基金聚集区”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
5年间,湘江新区已经实缴出资超130亿元,引导基金的母子基金群总实缴规模突破了580亿元,杠杆倍数超4倍,累计投资项目900余个,总投资额超530亿元。
新区发布20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其中科创引导基金重在投早、投小、投科技,全部投资成立时间不超过3年的创业企业;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中部地区)落户,为湖南“硬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按下“加速键”;去年新区实施科技创新与平台项目222个,投资完成率高达129%……
这里每一平方公里,就有近百个科研项目启动或攻坚,区域科创“浓度”大幅跃升。当你燃起一个科创火种,金融这位“最强助攻”将添薪加柴,让科创火焰愈燃愈高。
迈过一道“龙门”
朱文辉仍清晰记得去年年初时的窘境。作为长沙安牧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当时公司由于订单增长,急需融资以弥补产能不足。
解决“燃眉”的“水源”来自金融。
当年,湘江国投公司旗下子基金创东方参与安牧泉B轮融资,投资5000万元支持安牧泉研发创新、产能扩张和人才引进。
而不过一年的时间,2023年3月,针对安牧泉的C轮融资需求,湘江国投在湘江基金小镇举办安牧泉专场闭门路演,并作为领投方参与安牧泉C轮融资认缴投资1亿元,本轮融资总金额超过4亿元,助力安牧泉加速抢占高端芯片先进封装高地。
“在我看来,产品和技术创新始终是科技企业发展的核心。”朱文辉始终笃信。在深耕芯片封装的技术升级多年后,如今安牧泉估值已超10亿元。
以金融助力科创企业跨越“龙门”的故事在新区并非个例。
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上榜2023全球独角兽榜单、湖南伊鸿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血液细胞显微图像分析解决方案”入围“第二届应用算法实践典范TOP100榜单”……
这些科创企业发展的背后有共同特点,其一均落户于湘江新区,其二企业背后都有湘江新区母基金的投资。
新区生物医药领域龙头企业圣湘生物的成长之路,同样印证出金融赋能的力量。
在圣湘生物上市前,“湘江基金群”旗下子基金向圣湘生物投资了3000余万元,助力其加速研发创新和开拓市场。
今年年初,湘江国投与圣湘生物联合发起设立规模4亿元的湘江圣湘CVC基金,主要投资新区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上下游相关产业,通过投资孵化、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助力圣湘生物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同时撬动本土产业集聚与跃升。
在湘江圣湘CVC基金的引擎驱动下,圣湘生物投资控股深圳安赛诊断项目引入落户至湘江新区,进一步完善圣湘生物在免疫诊断尤其是化学发光领域的综合战略布局。
“安赛诊断将获得资本、渠道、研发等多层次的合作支持,加速在化学发光市场取得突破。”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创造“1+1>2”的商业典范。
当前,“湘江基金群”已累计培育和支持了900余个优质企业和项目,总投资额超540亿元。占据湖南金融中心“C位”的湘江基金小镇(含麓谷基金广场)构建了“母基金+直投基金+天使基金+园区基金+支持基金+科创基金”全链条产业基金格局,强力发挥产业发展基金杠杆作用,集中力量推动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如果将科技创新比作树苗,金融赋能就如同雨露。”湘江国投董事长欧阳湘江认为,科技创新犹如幼苗成长,不单单是企业自己的事,而是需要系统谋划、协同支持,金融是其中重要一环。
为各个成长阶段的科创企业搭建舞台,新区不遗余力。据统计,新区已累计举办“智汇湘江·科创新区”系列品牌产融对接活动700余场,助力科创企业获得股权融资142亿元,让“资金找项目·项目找资金”不再困难。一天两场的路演频率,在湖南绝无仅有,在全国城市中更是屈指可数。
一组数据作证新区科创浓度指数的攀升——2022年,新区累计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8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居国家级新区第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国家级新区第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居国家级新区第二;新区形成工程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激活一汪春水
在新区,金融活水激荡科创发展的故事轮番上演。一大批科创企业通过金融赋能,得到快速壮大甚至上市发展。
公开数据显示,就企业A股上市企业数量和市值来说,当前长沙已是名副其实的“中部A股第一城”。而通过更细分的区域来看,湘江新区无疑是长沙上市企业最集中的地方。
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两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华曙高科、航天环宇均位于新区。截至今年6月,新区上市企业达53家,占全市61%、全省37%,科创板上市企业达9家,占全市75%,全省56%,已成为企业竞逐资本市场的“摇篮”。
梳理发现,新区科创企业上市“后备库”实力也不容小觑——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瞪羚企业数量均在国家级新区当中名列前茅。无论从行业分布,企业类型,科创型企业已然成为湘江新区上市企业的“中坚力量”。
科创企业更具发展活力,但对发展环境要求更高。新区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政务服务、要素保障、创新环境、政策支持、主体保护等因素和条件,为科创型企业厚植发展沃土。
良好的金融生态,是科技企业纷至沓来的重要因素。湖南金融中心自建成以来,形成了“持牌金融+金融科技+基金+专业服务”的产业格局,金融机构数量从2016年的13家增长到当前的1200余家,基金总认缴规模达3900亿元,金融业税收从2016年的1.9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近60亿元。其中,湘江基金小镇已成为湖南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基金集聚地,基金规模在全国基金小镇中排名第五。
同时,各项政策扶持齐头并进,让企业有实实在在获得感,星汉数智也感受到了。今年4月,星汉数智申请了400万元额度的“优才贷”,银行在快速放款的同时主动帮其申报人才贴息政策,成功为公司节省了14.2万元的成本。
“新区的金融惠企政策和多渠道的融资方式,为我们这类初创的中小微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我们可以把省下来的钱,投入到技术研发和核心业务上去,让企业能够寻求更长远的发展。” 星汉数智相关负责人十分欣喜。
湖南金融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省、市、新区先后出台《湖南省金融服务“三高四新”战略若干政策措施》等各项政策。湖南金融中心组织政策兑现50批次,累计为400余家机构兑现产业扶持资金近13亿元。
也正是得益于新区一系列的政策红利,仅在占地约300亩的长沙中电软件园一期,就聚集了安克创新、中国长城等营收过50亿元的巨头企业,以及问卷星、映客、亚信、58到家、中软等营收过亿元的高成长型企业,而科创型企业的创新基因和发展活力,使他们具备了成长为上市企业的先天优势。
创新热潮持续涌动,科技创新、研发创新的故事不断在湘江西岸上演。
流水争先,靠的正是绵绵不绝。当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科创版图之中。湘江新区能否勇立潮头,让金融活水奔涌至科创产业的蓝海,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红网
作者:王娟娟 赵翼鹏
编辑:韩阳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