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生湖南,人间冷暖见真情丨26℃的湖南④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诚 编辑:肖拓 2021-11-23 22:33:51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民生有温度,舒适才幸福。近年来,全省上下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条条惠民举措,一串串民生数字,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了民生的温度、幸福的质感。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兴诚 报道

家门口就能上好学,看病网上就能挂号,人居环境变得更美,技能培训让人轻松就业……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犹如和煦春风,温润着百姓心田。于民生而言,群众的直观感受是舒适与否,因为,只有在舒适的环境里,他们才能得以安安心心地生活。

正是来自政府、法规、政策等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努力,让湖南的“民生温度”越来越舒适,让湖南人民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民生感受是最好的评价指标

“民生温度”舒适不舒适,最好的评价来自群众的切身体验。

“在家门口就能上这么好的学校,我的孙子真的好有福气哦。”说这话的老人,是在一所新建的“芙蓉学校”读三年级的学生潘咨宇的奶奶。

现代化的教学综合楼、艺术楼、科技楼,标准化的运动场,赏心悦目的校园绿化……这就是让潘奶奶笑得合不拢嘴的刚刚落成的“芙蓉学校”。

这所学校是由湖南省委、省政府直接推动的101所“芙蓉学校”建设工程中的其中一所。历经四年,累计投入97.6亿元,101所学校于今年秋天全部开学,为全省农村地区增加中小学优质学位12.18万个。

微信图片_20211123194950.jpg

▲怀化市新晃县芙蓉学校。

“只要关注互联网医院公众号,线上请医生帮忙开好CT检查单,缴费后第二天便可直接到医院复查,真是省事省心省力。”

让贺先生赞不绝口的,是湖南省人民医院的“互联网医院”。此前,因半年前腰椎骨折在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后出院的他,一直在宁乡市青山桥的家中休养。近日,需要复查做CT的他,一想到去趟省城长沙可不容易,但是“互联网医院”帮他解决了这个难题。

目前,湖南已经基本建成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初见成效,三级医院已经普遍可以提供智慧医疗服务。

微信图片_20211123194955.jpg

▲ 益阳市“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加快。

“家门口的‘微公园’,让我们住得更舒心了。”说这话的是来株洲市谭家塘“微公园”打卡的市民。这座建设面积1.8万平方米的“微公园”,历时6个月完工,总投资300余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周边的人居环境。

通过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废弃地等零星开放空间“见缝插绿”,株洲市城管局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已在全市建成102个这样的“微公园”,全力为居民打造“10分钟美好生活圈”。

微信图片_20211123195000.jpg

▲ 荷塘区金山新城核心区的明照湖公园,是株洲市为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美好愿景而建设的“微公园”之一。

“我想做直播带货,可是苦于摸不到门槛,人社局的培训真是场‘及时雨’啊!”发出这声感慨的浏阳市古港镇范市村村民涂康付。

今年10月中旬刚刚从网络创业(直播)培训班毕业,并且获得了一个新身份——直播带货主播。他是一家合作社负责人,以前“种得出来、卖不出去”的困境让他萌生了直播带货的想法,但是苦于不懂技术和运营,一直不得其门而入,直到等来了浏阳市人社局组织的网络创业(直播)培训。

微信图片_20211123195005.jpg

▲ 长沙市浏阳市沙市镇居民正在接受网络创业(直播)培训。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普通群众的直观感受中,是满满的看得见的幸福。

让群众的直观感受越来越舒适

在“芙蓉学校”的示范带动下,湖南省加大力度推进学位建设,向群众关注的“城市挤”“农村弱”发起攻坚。至2020年底,义务教育大班额占比从2017年的22.4%降至0.56%,超大班额保持清零。同时,乡村小规模学校进一步优化提质,乡村教育信息化整体提升,“不出村就能上好学”正在成为现实,2020年,湖南全省整体通过教育部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认定。

五年来,通过“实行三帮一”劝返复学,依托教育帮扶“一单式”信息系统进行精准控辍,全省累计劝返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适龄少年儿童1.39万人。全省累计落实各项资助资金221.58亿元,资助学生1887.42万人次,全面兑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

全省不断推进健康湖南建设,县域“二甲”公立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村卫生室已实现全覆盖;分级诊疗制度不断完善,县域住院就诊率达90.92%。

群众就医负担也在逐步减轻,公共卫生服务不断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排名居全国前列;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屡创历史新低,且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医药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建成224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可以提供中医服务。

生活环境日益改善。

至2020年年末,全省县城、城市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95.92%、97.73%,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地级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100%。原有粗放、单一的生活垃圾填埋处理方式得到改变,至2020年末,全省生活垃圾焚烧占比达到41.52%,县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57%;不少乡镇打出治厕、治垃圾、治水、治房、治风“五治”组合拳,加快补齐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短板,乡村人居环境有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微信图片_20211123195011.jpg

▲娄底市涟源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五年来,全省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18.06万人次,累计为8.34万名创业者发放担保贷款116.36亿元。全省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85万人,累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3.9万人,转移就业总规模达1600万人以上。

微信图片_20211123195016.jpg

▲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在人社部召开的推进“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介绍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经验,发出了“湖南好声音”。

五年来,全省人社系统有力维护了各个群体的合法权益,保障了群众的民生底线,省本级累计发放基本养老金超过1300亿元,做到了不缺一人、不少一分、不拖一日;重拳办理欠薪问题,接收线索办结率为98.74%;给退捕渔民办理基本养老保险提供免费培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已转产就业率达99.99%。

目前,全省今年的10件新办和10件续办重点民生实事中,建成芙蓉学校、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水平、提升农村通信网络、实施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等9件实事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城镇新增就业和强化职业培训、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等8件实事则超过了序时进度。

种种举措,种种努力,让群众的直观感受越来越舒适。

未来会更好

在《礼记》中描绘了一幅“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图景。这些古人理想中的民生图景,或许就可以表述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凡此种种,皆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湖南十四市州的党代会上,在关于未来五年生活图景的描绘中,随处可见与这些热词有关的表述。

●为解决“幼有所育”,长沙市提出推进托幼试点建设,推行托幼一体化服务;岳阳市提出科学规划建设幼儿园、补齐学前教育短板;郴州市提出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永州市则坚持从“一米高度看城市”,将着力建设儿童友好型社会。

● 为让老百姓有更好的教育获得感,衡阳市将全面推动“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湘西州将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加强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特殊教育;娄底市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逐步实现标准班额办学,做实“双减”工作,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为保障老百姓的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岳阳市将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行动,多渠道提高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增加困难家庭收入;湘西州将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推动产业共建、发展共享、互助共兴;常德市将确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形成更加公平的收入结构,充分发挥三次分配作用,鼓励“先富带后富”。

● 为了确保老百姓病有所医,张家界将加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防控救治能力;湘西州将在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方面发力,实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提升五年行动;湘潭市将深化综合医改,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全民运动健身。

● 为让老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常德市将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湘潭市将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益阳市将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创建国家城企联动普惠养老试点城市。

● 为让百姓住有所居,长沙市将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让老百姓买得起新房子、住得上好房子;娄底市将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邵阳市将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最重要的是,各地都将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与定力。

● 为实现弱有所扶,湘西州将重视关爱弱势群体,持续做好“五类”人员帮扶等工作,让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郴州市将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邵阳市将抓好困难群体救助政策落实健全特殊群体关爱服务体系,推进慈善事业发展。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倾听民声、集中民智,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湖南省政府还于10月28日至11月10日期间,在全省范围内公开征集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建议,以期把重点民生实事办成顺民意、贴民情、解民忧的“民心工程”。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湖南始终把“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处回应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用“舒适的幸福”,支撑起湖南人民的美好未来。

螃蟹稿文尾新图.gif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诚

编辑:肖拓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2021/11/23/1044987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