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慈利:“四项机制”提升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成效

来源:清风杂志社 编辑:陈靖 2019-06-05 15:20:14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年来,慈利县纪委监委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统领纪检监察工作,推行村财监管、片区协作、联动联办、追责问责四项工作机制,形成专项治理责任闭合“链条”, 持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1-5月全县立案72件,已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7人,组织处理45人,追缴违纪违规资金100.23万元,退还群众资金16.54万元,印发典型案例通报6期12起,点名道姓曝光19人。

村财监管遏制基层微腐败。出台《村级财务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找准村级财务治理工作中存在问题,重点整治账外收支、村务监督员民主监管不到位、财务公开不彻底等问题,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推行村务监督月例会制度。组建村务监督委员会,明确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职责,对全县2700余名村干部、村务监督和联村乡镇干部开展村务监督月例会工作指导教学。每月组织召开会议,围绕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收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对会议通过的财务收支、项目建设等情况,及时向群众公布,立足实现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4月,全县427个村共召开村务监督月例会385场次,审查财务支出票据193张,合计金额232.5万元,向村两委反映社情民意111条;协助村两委向群众解疑释惑102次;协助调处矛盾纠纷31起。推行“N+X”村务公开模式(“N”为必须公开内容,“X”为自选公开内容),健全“立体式”公开渠道。狠抓“互联网+监督”平台运用,已受理信访投诉17件,已办结12件,另5件正在办理中,实行线上线下有机联动,促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片区协作打出监督组合拳。制定出台《慈利县纪检监察工作片区协作实施方案》,按照“整合力量、压实责任、务实创新、提高效率”原则,将全县纪检监察组织划分为6个片区,由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具体分管并担任片长,统筹调度,开展扶贫领域专项监督检查,形成上下联动、条块协作、纵横衔接的工作机制。实行“1+1+1+N”工作模式,即一套工作专班、一月一次例会、一季一次讲评、解决N个问题,有效破解了基层监督检查力量分散、新手多业务不精等难题。

联动联办紧盯廉政风险点。针对前1至4月各项数据比较被动的情况,5月份县纪委监委进一步明确了26个专项治理成员单位职责,要求各成员单位加强协调沟通,常态化开展日常监督、专项监督、联合督查。目前各成员单位正按照相关工作要求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如5月份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综合办公室抽调52名工作人员,成立13个督查组,对全县427个行政村(居)进行全覆盖督查。共发现疑似问题100余个,开展督查组碰头总结会议2次,向全县各乡镇及相关单位下发了2期督查通报;县林业局组成4个检查组对各乡镇惠民惠农财政林业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县纪委监委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各成员单位通报、交流全县扶贫工作监督检查情况,做到信息互通、成果共享,每月20日之前向县纪委监委移送问题线索,5月各行业扶贫职能部门向县纪委监委移送问题线索86条。联动联办机制有效地压实了相关行业扶贫职能部门的主体责任,实现了 “主体责任”向 “责任主体”的能动转换,仅5月份全县发现问题94个,受理举报58个,立案38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7人,追缴资金94.7万元,上缴财政资金81.1万元,退还群众资金13.6万元,各项数据对比前1至4月实现大提升,有效扭转被动局面。

追责问责紧盯责任抓落实。用最严厉的追责问责减少违纪和腐败的存量,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违纪和腐败的增量,切实把脱贫攻坚的责任和任务压实到基层党组织、覆盖到“最后一公里”。一方面对各乡镇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履行主体责任不力、态度不坚决、工作不扎实、虚假“摘帽”,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进行追责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另一方面对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不力的,坚持刀刃向内,持续释放从严问责、越往后问责越严的强烈信号。2018年以来,8名单位主要负责人因落实主体责任不力受到调离岗位、约谈等处理。(慈利县纪委监委:吴邦源)

来源:清风杂志社

编辑:陈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