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菜根谭》来涵养正气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陈靖 2019-04-22 17:01:00
时刻新闻
—分享—

“初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在《和董传留别》的诗中,写下了读书可以养颜的自信。苏轼虽然身穿简陋的土布,用粗丝绑发,却满腹诗书,自然气质高华。

周国平也讲,一个人读不读书,你从他的面容就能看出来。曾国藩说过一句极为精辟的话:“书味深者,面自粹润。”这就是说,读书体味得深的人,面容自然纯粹、滋润。

这些名家说的是读书可以改变气质。曾经有个帖子在朋友圈广为流传,说的是杨绛送给年轻人的话:“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我从纪检干部的身份思考,其实不只是年轻人,时下一些官员也患了这种病,他们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整天想着出人头地,想着攀龙附凤、想着升官发财,结果恰恰忘了发现自己、珍惜自己、完善自己,恰恰忘了“我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结果误入歧途,甚至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由此可见,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正本清源,才能使人生行稳致远。而读《菜根谭》就能涤荡心中的阴气、傲气、娇气、霸气、粗俗气,增加人的静气、秀气、灵气、大气、文明气。又到4.23世界读书日,让我们读一读《菜根谭》,养一点书卷气,养一点浩然正气。

《菜根谭》是总结中国人修身养性的奇书。在中国文化史上特标一格,卓尔不群。作者洪应明变大俗为大雅,谭以菜根名,一取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之意,二取历练清苦贫寒、培固超逸品格之旨。洞察世情之余,点化人间无数。这本书,放在我的案头,闲来时读,迷惑时读。还曾经写过《嚼得菜根心亮堂》的读后感发表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可以说《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时时浸润我的心灵。

《菜根谭》有言:“志从淡泊来,节从肥甘丧“。“宁谢纷华,而甘澹泊,遗个清名在乾坤。”其意为拒绝奢侈豪华的生活,甘心淡泊名利,而在世间留下清名。纵观历史,大凡清官廉吏皆以淡泊明志。时至今日,我们在查看一些贪腐官员的忏悔录就会发现,以贪财好利、荣华富贵为志向,就很难做到清廉不贪。这也警示我们,在面对物欲横流、诱惑纷繁的大千世界,要不为外物所诱惑,不为名利所束缚,不为声色所左右。

《菜根谭》又言:“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又说:“贪者常贫,知足常富”,不知足者“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 布袍暖于狐貂”。这就告诉我们,应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用敬畏之心对待手中的权力,坚持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谨慎工作,做到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坦荡为官‘’。

当然,不是说读了《菜根谭》,人就一下子成为气质高华了。关键是要学思践悟,把经典要义融化到血液中,涵养正气,进而转化到为人、做事上。只有这样,才能心中亮堂,不受诱惑。才能去混心清,去苦存乐,才能提升生命的自觉,履行好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泸溪县纪委监委 胡灵芝)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陈靖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2019/04/22/533519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