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傅学俭:党员干部“营养”比例失调又伤健康又致命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陈靖 2019-04-10 16:50:43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本文是中国好人、全国优秀社科普及名家、反腐智士、湖南省人大退休正厅级党员干部傅学俭10年前写的一篇有关党建的调研报告,鉴于针对性强,剖析角度新颖,联系实际紧密,颇有启示与警醒作用,中央有关部委在《内参》上发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刹住“四风”,向全党发布了中央八项规定,中央政治局带头执行,立马扭转了“四风”恶习,出现了清风拂面,党心、民心大振,反腐倡廉形势越来越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习近平新时代。作风建设依然在路上,斗争依然复杂,任务十分艰巨。每年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受到党纪处的党员人数仍数以万计,其中公款吃喝者也不在少数。故将这篇调研报告公开发表,期望为进一步治理公款吃喝这一腐败顽疾提供一剂良方。

说一些党员干部“营养”比例失调,是借用营养学的一种形象说法,其实是指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深入剖析一些党员干部“营养”比例失调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根源,从而找出新时期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中带规律性的东西,对于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些党员干部“营养”比例失调,首先体现在其物质营养过剩上。一些上了年纪的同志会记得,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许多人因物质营养严重不足患了水肿病,导致灾难性后果。现在则因为物质条件大大改善了,公款吃喝之风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一批官员物质营养过剩的问题。

椐中国青年报最近公布的行政成本浪费现象调查的数据来看,公款吃喝居第一。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是公款吃喝、过度消费的主体。这不仅造成了人民钱财的惊人浪费和恶劣的社会影响,而且对其自身健康尤其是思想品德作风带来严重危害。笔者曾到某省会一家医院体检中心,听一位教授介绍这两年来领导干部体检情况。她说,这个问题不言自明,领导应酬多,一餐就成千上万,确实把党内作风吃坏了,把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吃远了。食物、油盐水平都超标,营养过剩,日积月累,身体也垮了。2007年,这所医院对720名厅局级干部体检发现,有脂肪肝的360人,血脂异常的350人,血糖增高的124人。由公款吃喝导致的营养过剩绝对不是好事,也不仅仅是个吃多吃少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个作风问题。公款吃喝屡禁不止,祸害无穷!江泽民同志曾对这种“奢侈浪费”现象严厉批评说,“奢侈浪费既是消极颓废的表现,也是腐败问题得以产生和蔓延的温床。”由此看来,无论从作风上讲,还是从健康上讲,公款吃喝之风都应该休矣,要让清廉之风、勤俭之风吹遍神州大地,进入广大党员干部的心田,让廉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廉政文化成为一种价值观。

与物质营养过剩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党员干部的精神营养匮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一个政党能否兴旺发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政党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断言,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这个目标的。胡锦涛同志曾对省部级领导干部提出“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在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发展变化,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挑战、新考验的时候,迫切需要我们不断增强精神力量,不断丰富精神世界。但一些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经不起市场经济和各种诱惑的考验,理想信念动摇了,精神世界空虚了,纪律松弛了,作风马虎了。一句话,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问题了,少数人甚至跌入了腐败的深渊。这就告诫我们,党员干部如果不自觉调整“营养”比例失调问题,其结局不是“致病”,就是“致命”。成克杰、郑筱萸、胡长清之类,就是这种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比例严重失调的突出典型。从他们身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腐败始于理想信念的泯灭,道德的滑坡。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正,业无德兴,国无德不兴。一句话管总:德是人的第二生命。

明朝人冯梦龙在《喻世明言》中对做官的应该有什么,不应该有什么,讲了四句话:“官居极品富千金,享用无几白发侵。唯有存仁并积善,千秋不朽在人心。”须知“公者千古,私者一时”,这是永恒真理,更是共产党人的座右铭。真理就是真理,没有后门可走,也没有情面可讲。谁要违反它谁就会碰得头破血流。党章第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现在有那么一些党员干部严重违背党章,利用职务之便,不择手段地“扩大个人利益”,实际上形成了他们的“特殊利益”,理应受到法律追究。但这些人在总结原因时还说什么,制度规定不严呀,政策不明确呀,等等。把本属于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总开关”的根源问题,推到客观原因上去了。

根据党员干部“营养”比例失调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要加强世界观改造。当今一些党员干部物质与精神营养比例失调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即使客观原因再多,也只是事物变化的外部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据。从这个意义上讲,营养过剩也好,匮乏也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决定性因素。因此,要从正确认识和行使手中权力的首要问题,即解决好“三观”问题入手,深化自我教育,加强党性锻炼,使党员领导干部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永葆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地遏制腐败现象产生。制度不在多,管用就行。我认为,在接待制度上要彻底改革,建议在国内公务活动中,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坚决遏制大吃大喝之风,中央带头,一级带一级不仅可以解决物质营养过剩致病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铲除一些干部“吃饭不要饯”的顽症,发扬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大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

第三,加强全社会的廉政文化建设。用廉政文化来应对腐败文化,是最好的良方,是深化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意识形态的“环保工程”,可以使全社会人人受益。党风正就能“一正压万邪”。正确的舆论氛围是战胜一切邪恶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大力弘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夺取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胜利。(作者为湖南省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陈靖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ontent/2019/04/10/531155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