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雨过后,天气终于放晴。我有幸跟随市纪委党风政风室工作人员下乡,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调研督导。
“鹏鹏,联系特邀‘专家’小钟,看他到哪了?我们今天得赶早出发。”早上7点50分,看到抽调的技术员小钟还没来,党风政风室周主任有点着急。
“州门司镇是扶贫攻坚重点乡镇,退耕还林面积也是全市最多的。”在等待的间隙,周主任告诉我今天选定去州门司镇调研督导的原因。
“不好意思,昨天晚上把资料带回家看了一下,早上出门把地形图落在家里了,打了个倒,让大家久等了。”小钟匆匆赶到后,向周主任解释道。
原来,为提高精准度,确保“内行”督导,市纪委监委抽调了小刘和小钟2名曾经在乡镇林管站工作过,而现在又不再从事林业林政工作的“专家”协助开展此次调研督导。前日,党风政风室还到市林业局调取了部分乡镇退耕还林项目相关资料,包括地形图、退耕还林合同书和各作业小班申报及验收资料、退耕还林补助资金总现表等情况。
到达州门司镇后,调研督导组分成综合和现场2个小组。综合组周主任带队,从面上进行实地查看、走访调查;现场组2至3人一组,分村入户,深入山丘地块进行现场核查。
上午,我与党风政风室鹏鹏和“专家”小刘来到州门司村。
“我们是资兴市纪委监委的工作人员,想到实地查看一下耕还林工程各作业小班的情况,需要村上协助,辛苦找个熟悉情况的同志给我们带一下路。”鹏鹏向村上干部出示了《工作证》,说明来意及要前往核查的作业小班名称。
“这几个地块我去过,我带你们去吧。”黄支书自告奋勇,“行头”也没换,带我们直奔退耕还林山场。
第一个前往的是州门司村30号小班。从村部出发,沿公路步行200米后,走过一个独木桥,绕过几块菜地就到了。
黄支书把我们带到指定地块后,“专家”小刘拿出地形图现场比对,确认地点无误后,开始查看现场情况。
“这树为啥大小不一?差别还这么大?”我看到地里栽种的油茶树有的1米高根系稳固,有的高度还不足50公分,像是刚栽种不久,便好奇发问。
“那些高大的是2017年栽种的,这些矮小的是这两年补种的。这地块水太多,阳光太少,成活率不高。但管理还是没落下,死了的每年都及时补种。”黄支书扶着一株补种的小树解释到。
“补种可以,植株密度也还行,但要加强管理,搞好排水,提高成活率。”刘“专家”现场查看后给出了评定。
接着,我们来到州门司村20号小班,现场核查的情况与验收体现的树种、密度、成活率、面积相符。
连续春雨,山路淤泥。返回的路荆棘丛生、蜿蜒陡峭,下坡时,我们抓住旁边的树枝,小心翼翼地行走。
上午核查的最后一个地块是州门司村的26号小班。从村部出发,行车20分钟后,我们下车步行。走过一段宽敞的黄泥路后,进入陡峭的山间小路,爬过两个山峰后到达指定小班地块。
这里种的也是油茶树,植株密度高,而且长势良好。鹏鹏和小刘便拿出图纸比对面积。
“图纸的线条粗细不同,面积的核定也会有细微的差别。这个小班,总体来说是合格的。”小刘与鹏鹏核查过后,对这块地表示满意。
从山上下来,赶到镇政府食堂,早已过了饭点。简单地吃过工作餐后,接着下村。下午我跟“专家”小钟这一组,首先来到了杨头村。
“你家退耕还林的面积有多少?”
“补助资金拿到了吗?”
“领了多少钱?怎么发到你手上的?”
小钟这一组是先入户了解情况,然后再到实在察看。在水南村土垅组,小钟与村民胡某“闲聊”,了解到他家申报退耕还林面积是6亩,实际验收7.5亩,“一卡通”显示补助资金也是按7.5亩发放的。
督导组了解到申报面积与实际验收不相符后,去实地查看的时候更谨慎。
小钟拿出地形图比对,确认地点无误后,核对树种,确认与验收单上的树种相符。后又按照图纸勾兑的面积与现场进行比对确认。
“申报的面积少1亩,林管站验收的时候按实际造林算的。省、市都来现场核查过,应该不会错的。”胡某解释道。
“没错,有7.5亩。”小钟给胡某吃了个“定心丸”。
接着,小钟一组还到水南村、烟坪村核查。
一天下来,现场组入户调查、下山丘地块查实,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线索。综合组走访调查后,前往镇林管站反馈走访核查情况,了解应镇专项治理工作推进情况,听取了基层对全市生态扶贫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太阳西沉,我们收工返城。路上,党风政风室周主任问我“跟踪”一天有何收获?我的回答是:党中央提出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我们今天以行动响应了党中央这一号召。调研督导不能只坐在办公室听意见,要像今天一样,以“四不两直”的方式,进村入户走访,深入实地查看,才能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能只喊口号,要付诸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资兴市纪委监委 胡素芳)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陈靖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