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新貌)
本报记者 文热心 周勇军 刘也 通讯员 关洪日 王文平
1919年,一位英国人——城市规划师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在他的理念中,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近一百年后,这个理念进入洞庭湖之滨——澧阳平原,在这里开出了绚丽的花朵。
1 “田中城”,“城中田”
——一个新式城市的兴起
登上澧州古城墙,放眼澧县平原,我们看到了一个“城市星系”。如果把澧州城比作一颗恒星,那么澧南、澧澹、张公庙等就是行星,而围绕“行星”的十里、铁尺、新店……高路铺等就是“卫星”了。昔日一望无际的稻田上已崛起了星星般小镇——“田中城”。
“田中城”特征最鲜明的还是县城。她立足丰腴、富庶的澧阳平原,本来就被田园簇拥。随着城市的升级,她扩张着,成长着,从不起眼的小镇朝向规模城市行进着,展现出“一体两翼、三区三轴”的雏形。她变化着,装扮着,展示着“四水相间、十园簇城”的美丽。
“绿水相通、城景相融”,彭山、关山和澧水、澹水、宋鲁湖、北民湖构成了她的山水框架;绿地、林地、水体、风景区、农田穿插在高楼大厦间,镶嵌在民居厂房间,共同构成这个城市的生态框架;澧水、澹水、栗河、襄阳河、兰江和城内的沟渠、堰塘、湖泊连通,让她波光潋滟,灵秀隽美;澧水景观风光带、栗河-澹水景观风光带、襄阳河景观风光带、兰江风光带、洄水渠风光带、津澧交界处风光带和蚕桑湿地生态公园,让她显得既开阔又美丽。在她规划区的外围层次,还有打上现代烙印的农田。
城中有田,田中立城,整个澧县就是一个霍华德“田园城市”升级版——现代的。
澧县城乡大格局新规划,正是借助了霍华德的城市建设理念,做规划的有来自英国的专家团队。按照杨威博士和国内多家重点大学共同制订的未来澧县城镇化概念性规划,澧县既是环洞庭湖和澧水流域的重要节点城市,更是一个“以文化旅游、商贸物流、轻型工业为特色的现代生态田园城市”。
规划中的澧县,是统筹城乡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样板、现代高端产业发展区;是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是“人在园中”,在城镇是“城在园中”,中心城区是“园在城中”,把城市和农村两者的优点都高度地融合在一起,让广大城乡群众既享受高品质的城市生活,又享受惬意的田园风光。
2 “城之源”,“现代城”
——现代田园城市的“源”与“流”
把澧县建设成现代“田园城市”,不是秉政者标新立异,而是珍重历史,拥抱文化,立足实际,乘势而上。
澧阳平原的城头山,有着中国最早的城市遗址。早在6300年前,澧阳平原的先人历经1500余年,凭着粗钝的石器夯土筑城,筑起了一座由壕沟和夯土墙组成的具有双重防御功能的圆形城池。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城市遗址,是中国城市之“源”,更是澧县城市之源。这是一座“田中城”,因为它的城墙遗址压在稻蔸和螺壳上。虽然,先人无法提出“田园城市”的概念,但其实早就开始了这种实践。
走过6300余年,城市之“流”波澜壮阔,中国也兴起了新型城镇化之“潮”,澧县人也在探索自己的城镇化路径。随着国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启动,澧县津市融城势在必然,如何做好从一城到另一城地域跨度中小城镇的连接?解决农业大县百万人口不可能在一个短时间里“进城”的现实?
先辈创造的“田中城”给了他们莫大的启示。建设“田园城市”!这是上下的共识:走建设“田园城市”之路,是新型城镇化与澧县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历史文化传承高度契合,与本县“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值取向、实施路径思路完全一致,最能体现澧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和世界城市竞相发展格局中的历史方位,最能反映城乡群众对美好人居环境与和谐公正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最能代表澧县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城市理想和价值目标,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须举措。
践行推动着古老的澧州城向“现代城”蝶变。最能体现这种变化的是大数据中心,虽然是“县级”,却储存着省规划学会、协会、小城镇建设研究会的数据;是清华大学规划院数字城市研究所等著名高等学府的产研学基地;在今年一次中国大学生某软件的大赛中,他们指导学生所开发的作品,在一等奖空缺的情况,获得二等奖。
3 “一体化”,“无界线”
——新城新在城市之光对农村全覆盖
城乡一体化,其实就是让现代文明的阳光照亮农村,照亮农民的生活,让农民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也享受现代生活。而关键的一点则是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记者看到,整个澧县大地已普照着城市之光。如果说,“路成网,田成方,渠笔直,不湿裳”曾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追求,那么现在这些不仅已变为现实,而且都打上了现代色彩:水渠、公路日趋完善;遍地大棚,农业生产已行进在“车间化、标准化”的路上;翠绿的田野,簇拥着红顶白墙的农家别墅;乡村公路上,奔涌着的是车流……高路铺村,一个典型的城市化的村庄,这里的规划细到了每一条沟渠、每一丘农田,每一幢农舍……除一个个住宅小区外,在村子中心还有林立在公路两旁的农家别墅;随着硬化的道路通到各家各户的还有光缆、自来水。人在工厂上班,生活在田园风光中。更有一样特别,这里有文化广场,更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的收藏馆、红军“烧红澧州半边天”纪念碑……到了晚上,华灯齐放,“星汉”灿烂,哪是城市,哪是乡村?像高路铺这样的村庄,在澧县平原比比皆是。
近些年来,澧县县委、县政府从生态命脉保护、生态家园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扶贫攻坚、农村交通、安全饮水6个方面统筹推进农村民生建设,让农村的生活与城市接轨。仅在整治乡村环境卫生方面,他们就采用大手笔,整合“一事一议”项目资金,以较高的标准,帮助各乡镇建起了垃圾焚烧炉。今年,又解决了3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打破“城”“乡”界线,二者逐渐向一体融合。
4 种葡萄,智能化
——城乡产业互动带来的经济新形态
在张公庙农康现代葡萄产业园的总控室内,墙上的荧屏里被分成若干格,有的显示各个大棚的实景;有的是聚合成群的电子仪表,每个表隔五分钟更新一次……前者是为“直接”观察葡萄长势,后者是测报大棚内的湿度、温度变化。如果需要降温、浇水等,只要点击总控台前那台电脑的鼠标,连栋智能大棚温室内的天窗徐徐打开,滴灌系统启动,葡萄树根部的土壤慢慢湿润起来。这是一套葡萄智能化生产系统,它让人们“坐在办公室里种葡萄”。
一颗葡萄,在澧县秉政者那里得到了全新的解读:生产高水平,并不是城市的专利,种养产业也可以超越城市工业生产水平。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澧县葡萄产业,已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智能化生产,也成为澧县农村支柱产业——今年总产值达到5亿元。这是其一。在产业领域,城有城的长处,乡有乡的优势,不能总抱着“城市辐射乡村”固有观念。这是其二。只有实现城乡产业互动,创造新的经济形态,才能实现城乡真正的融合。这是其三。
县委书记彭孟雄对此深有体会,认为城乡产业互动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内涵。现阶段,要着力推进城乡统筹、产城互动,促进经济形态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社会形态由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缺乏产业和人口支撑的“空心城镇化”、城乡脱节的“片面城镇化”。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源泉,必须以“产”立“城”、依“城”兴“产”。
如此,澧县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方略是“四化同步”,突出发展园区工业,打好园区攻坚战,走产城融合的路子,而葡萄产业就是产城融合最精彩的一笔。
5 用“回流”,育“内力”
——“田园城市”,“田”“城”资源的整合
现代“田园城市”颠覆了传统城市建设路径,也颠覆现代一般城市建设的理念,是“田”“城”资源的高度整合。
澧县有着丰厚田园资源,仅农民经商这一项就积累了巨额资本。多年来,一大批“洗脚上岸”的澧县农民出外创业、打拼,创造了化妆品零售、建筑装修、宾馆餐饮等多个领域的品牌。仅化妆品零售这一项,就形成了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人员数以万计的大军。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的人们,需要有一个资本投入的平台。与此相对应的是,新型城镇化需要巨额的投入。
引导资本“回流”,释放民间活力;摆脱“招商”依赖,培育“内生”动力,就成了澧县县委、县政府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举措。
为引导“老乡”回乡创业,澧县大做“筑巢”工作,正在城市东部建设一个11平方公里的产业新区,加上原有的开发区,城区产业承载平台已达20多平方公里。这个新园区的定位是“两型”园区、城市新区、经济特区,最鲜明的特征就是跳出了过去单纯盖厂房、办工厂的模式,在发展新型工业的基础上,同步配套生产和生活性服务设施,使之成为整个城区的一部分。记者看到,新园区已建成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有部分项目入驻投产。
无疑,这里将是澧县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也是“回流”资本的大“洼地”,也是新型城镇化的样板。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引导“田园”中渴望过上美好生活的人们,“田园”蓄积的能量注入蓝图中的城市,“引导”和“注入”的完成,是城市兴了,乡里人自然地成了城里人。
6 新常态,新创业
——建设“田园城市”也是改革和创新
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其实也是新常态下一种新创业、新改革。
新创业,就是以“田园城市”建设这个平台,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把澧县打造成“湖南省对接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常德市副中心城市,澧水流域大城市”。
新改革,就是通过各种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整合城乡资源,促进产城融合、人的城镇化,加快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步伐。为此,去年以来,澧县实现了一系列改革:
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真正落实了“一权两制一司”;投融资体制改革,成立了6大投融资公司。
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环卫保洁体制改革、车辆停靠管理改革、渣土运输管理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前三项全部实行了市场化运营。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城区设立4个街道办事处。目前,正在实施一系列配套改革:合理划分社区单元,建立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责、权、利相统一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开展完美社区建设试点,推进网格化管理和智慧城市建设。
这些改革,另一个价值指向就是建立健全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而县委、县政府负责人认为,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践还有一个内涵,就是逐步摆脱单一的政府一元管理模式,转而赋予社会更多的自治空间与自治权力,进而实现以法治为保障、以共治为路径、最终实现善治的目标。
澧县现代“田园城市”建设虽然还在行进的路上,但记者在大数据中心硕大的LED显示屏上看到了她的未来:2075平方公里秀丽山川上,将是一个“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宜居空间。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文热心 周勇军 刘也
编辑: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