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专题:绝不能输在新的起跑线上
发展社会事业和创新社会治理,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体制改革,坚持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否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否有利于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和治理水平,作为衡量社会体制改革成败的标准,围绕强化社会事业、壮大社会组织、改进治理方式,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通过改革,我省社会事业建设的“金矿效应”进一步显现,一个既充满活力又更加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进一步形成。
着眼均等化,把社会事业体制改得更优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但收入差距大、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进一步凸显。在新一轮改革中,面对人们对幸福生活和公平正义的期盼,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摆到社会事业改革的突出位置。
——推进教育公平这个“民心工程”。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平,也是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社会热点。促进教育公平,关键是要加快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为此,我省通过一系列的改革,着力推进“三个公平”:一是推进受教育者机会公平。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重点问题的整治,特别是规定在全省中小学不准设“重点校”、“重点班”,着力破解“大班额”和“择校”等难题。长沙市教育局明确规定:市属任何中小学校不再接收任何单位的“条子生”、不再设立“空降班”,坚决堵住升学过程中的“后门”;与此同时,长沙市城区新增2万个中小学学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凭相关证件就可以在城区公办小学就读。二是推进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配置公平。全省在加强中小学“合格学校”的建设中,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如推出了以名校“一带多”的方式,包括“对口支援”模式、“委托管理”模式、“捆绑发展”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三是推进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教育的发展公平。出台了《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实施意见》,将全省所有县市区纳入“全面改薄”范围,分类分层给予支持,并着力推进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促进了全省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构筑统筹城乡社会保险这个“互通网络”。为了让全体公民享受统一制度安排带来的公共福利,我省按照全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的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不断完善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实践中,注重实施“两个一”:一是推进“一体化”,即实行城乡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并轨。出台《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提出在2015年年底前,全省基本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合并,积极探索省级医疗统筹,推进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和服务。二是实行“一卡通”,即用一张社保卡办理社保业务、就医费用结算。在全省建立养老、失业、医疗多领域的“一卡通”便民平台,提出全省持卡人数从2014年末的2000万人,到2016年末增加到4000万人。
——打造全民创新创业这个“强大引擎”。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为鼓励创新创业,省委省政府召开创新创业大会,强调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创新创业精神,壮大创新创业主体,扩大创新创业领域,让想创业的人创新业,正创业的人创好业,善创业的人创大业。在实践中,着力推出三项新举措:一是降“门槛”。推动创新创业向不同所有制领域延伸,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允许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平等进入国家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所有行业和领域。二是拓领域。在农产品种养特别是加工领域开展创新创业,在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条、加强产业配套等方面推进创新创业,把服务业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创业作为重要方向和重点方面。三是强保障。完善和落实财税支持政策,就业资金向创新创业方面倾斜;建设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拓宽创业平台,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加大对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力度,扩大科技金融试点,有效解决创新创业信贷难题;把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发展与龙头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创意设计、新兴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移动互联网等新业态。据统计,从2009年至今,全省新增创业主体176148个;拥有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222.61万户,从业人员达到4036.45万人,长沙、株洲、湘潭和郴州4市获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
——抓住实行单独两孩政策这个“最大亮点”。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决策。为使这一决策真正惠及百姓,我省着重抓了3个文件的出台和实施:一是省人大常务委员会作出《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决定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省人口计生部门推出全面公开服务事项、一次性告知、即来即审、限时办结、特事特办等5项便民举措,使“单独夫妇”能及时办理《再生育证》。5月5日,我省首张“单独两孩”再生育证发放到了长沙夫妇黄大卫、廖欣手中。二是修订《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对夫妻双方符合再生育一个子女的一般条件,以及夫妻双方系农村居民可再生育一个子女的特殊条件,作出具体政策规定。三是出台《完善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办法若干规定》,将奖励标准改为每人每月80元,实现城镇居民的全覆盖,直接受益人群189万人。
着眼强活力,把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得更顺
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我省社会组织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达2.32万个,但仍存在着数量偏少、功能不全、政社关系不顺等问题。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我省把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作为改革的重点,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了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争取到2020年全省社会组织总量达到4万个以上。
——推动“脱钩”,淡化社会组织的官方色彩。政府对社会组织管得过多,社会组织对政府依附性过强,是过去社会组织管理中的一个“通病”。为增强社会组织依法自我管理的能力,我省着力从两个方面为社会组织“松绑”:一是在登记上取消“婆家”的限制。规定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等4类无主管无挂靠单位的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暂时达不到条件的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发起人申请备案的,登记管理机关可以予以备案,并下放登记审批权限、降低登记准入门槛、简化登记审批程序。2014年1月17日,湖南省三湘关爱妇女儿童志愿者协会作为全省第一家“无婆家”的民间社会组织正式成立。二是已成立的社会组织须与“婆家”分家。按照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分类推进各类社会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商会在机构、人员、财务等方面与行政机关脱钩,切实推进社会组织去行政化、去官方化。
——加快“发育”,强化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为促进社会组织的发育壮大,我省着力从两个方面加强培育扶持:一是定好位,让社会组织有用武之地。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将政府部门不应行使和可由社会组织承担的事务性管理工作、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社会组织通过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转移给社会组织。在制定政策、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广泛听取社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社会组织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二是定政策,让社会组织有发展之力。加大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力度,落实公益性、福利性社会组织的税收减免政策;逐步建立公共财政对社会组织的支持、资助和奖励机制,将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纳入政府产业扶持和社会事业发展扶持政策范围;鼓励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提供信贷支持,拓宽社会组织筹资渠道。
——注重“健身”,细化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社会组织具有一定的自发性、松散性,需要加强引导和监管。为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我省着力完善“三个机制”:一是部门联合监管机制。由民政、财政、税务、审计等有关部门依法履行服务指导和监督管理职能,建立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二是第三方评估机制。坚持先建后评、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发挥评估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到2016年,我省将全面完成社会组织的等级评估。三是信息披露机制。搭建社会组织公共信息披露平台,完善社会公众投诉举报机制,畅通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和会员监督社会组织的渠道,促进社会组织诚信建设。
着眼保平安,把社会治理体制改得更好
社会治理体制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省委省政府坚持人民主体原则,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更加突出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更加突出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努力创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用一体化监管筑好食品安全的“防护墙”。管好食品药品,关乎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此,我省注意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在实践中,着力从两个方面一体推进:一是以推行强制保险为重点,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我省在全省范围内试点企业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统一发布了湖南地区专属产品,七家首批参保企业(行业协会)代表与人保财险湖南省分公司签订了保险合作意向书。二是以推行考核评价为重点,加强政府监管。出台《湖南省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办法》,从今年起对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食品安全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把考评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用制度化保障装好安全生产的“防护门”。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提升安全生产预防能力,我省注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建立排查制度。不断完善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从8月至12月,在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集中开展排查6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的专项行动。二是实行问责制度。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进一步加大问责力度,对不认真落实上级及有关部门安全监管指令,安全监管不到位、安全隐患突出的地方和部门,及时警示约谈、通报批评。今年9月,省委书记徐守盛与10个煤矿安全生产重点县(市)的县(市)委书记、县(市)长及所在市的市委书记谈话,强调要下铁的决心、用铁的手段、以铁的纪律,全力以赴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三是健全督导制度。省政府于今年2月、4月相继派出16个和8个督导组,对市州进行了安全生产专项督导,并对重点地区开展了驻点督导。
——用立体化防控体系织好社会治安的“防护网”。社会治安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我省着力完善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化运行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平安湖南建设。在实践中,注重做到“三化”:一是日常管理网格化。把实行网格化管理作为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的重点,按照“因地制宜、规模适度、无缝覆盖、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等要求,将社区(村)划分为一个个网格,把它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基础单元,并分为重点网格(A类)、次重网格(B类)、常态网格(C类)三个类别,通过网格划定与分类,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事务进行定格、定位、定性、定量、定人管理。二是矛盾化解前置化。加大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排查,预防和减少各种矛盾纠纷和治安问题的发生。扎实做好对重点对象的心理疏导和监控管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应急处置制度化。深入推进以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为主要内容的“一案三制”建设,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平台搭建、隐患排查、物资保障、信息发布等基础工作,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
社会结构转型必然推动社会体制改革,生活需求提高必然要求社会体制改革,利益格局调整必然倒逼社会体制改革。只要我们适应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时刻把造福三湘儿女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努力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发挥好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社会体制改革就一定能够不断改出民生建设的新天地。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闵美颖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