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务型政府建设走上“阳光道”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闵美颖 2014-11-21 15:00:07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专题:决不能输在新的起跑线上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行政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遵循“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原则,按照把管理层面从微观转向宏观、把管理方式从直接转向间接、把管理手段从行政为主转向经济和法律为主的思路,着力在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和控编减编上下功夫,大力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目前,经过改革的我省政府机构更加精简务实,朝着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的“阳光道”大步前进。
  
  在“瘦身”上下功夫,整合机构整出政府管理“新活力”
  
  精简政府机构是提高行政效能的前提。1982年以来,我省经过7轮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得到大幅精简,但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效率不高以及行政职能“体外循环”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为此,我省牢牢把握新形势对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着眼调整和完善自身结构和功能定位,紧紧抓住政府组织架构这个重点,开始了新一轮“瘦身”工程。
  
  ——按照整合优化的要求推进机构重组。组织结构合理,运转才能顺畅。为使机构设置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我省注重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做到“三个到位”:一是落实中央规定动作到位。整合省卫生厅、省人口计生委的职责和机构,成立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整合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省广电局的职责和机构,成立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二是规范机构设置到位。将原来挂牌机构实体运作的省政府研究室调整为省政府直属机构,将原来行政职能体外循环的省知识产权局、省中医药管理局分别调整为省科技厅、省卫计委管理,将整合重组的省能源局升格为副厅,由省发改委管理。三是行业体制改革到位。省里下决心撤销省轻工、纺织、冶金、建材、石化、机械行管办和省物资、商业、食品事务办等。改革后,省政府共设置工作部门40个,比改革前减少2个部门,整体结构得到明显优化,机构活力、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如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成立后,更好地发挥了在做大湖南出版业方面的协调支撑作用,仅中南传媒集团一家,2014年上半年就实现营业收入38.64亿元,同比增长14.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1.76%。
  
  ——按照服务增效的要求推进职能优化。职能配置得当,管理效能才能倍增。为解决职能不顺的问题,我省注意从两条路径来优化职能。一是同一件事情由同一个部门负责。比如将食督局、质监局等部门的食品监管职能统一整合到新成立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二是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统一设置。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撤销与公共资源相关的领导小组,成立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统一进行监管。整合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平台,组建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今后此类交易都归集于这一个平台进行。
  
  ——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推进体制创新。体制顺则工作顺。这次改革,根据中央改革精神,省里明确将工商和质监两个系统由原来的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改为省、市(州)、县(市)三级政府分级管理。通过实行分级管理,进一步理顺了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强化了各级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责,克服了以前“看得到,管不到”的尴尬,促进了市场监管体系建设。
  
  在“健体”上下功夫,转变职能转出政府服务“新天地”
  
  省委书记徐守盛指出:“政府职能与经济发展好比‘鞍与马’、‘帆与船’,相辅相成、相互作用。良马要配好鞍、快船要借劲风。”省长杜家毫也指出:“要抓紧实施政府机构改革,不论是撤并还是保留的部门和单位,都要做好‘瘦身’和‘健体’的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我省针对过去政府权界不太清楚、管理程序还不优化等问题,遵循减少层次、优化程序、提高效能、方便办事的原则,着力在搞好撤并部门的“物理调整”的同时,注重促进转变职能的“化学反应”,努力做到既要“瘦身”,更要“健体”。
  
  ——念好减少行政审批的“三字经”。行政审批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省政府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和简政放权原则,对行政审批权进行了重新审核确认,通过念好“放、交、让”三字经,对行政审批进行了精简。首先是念好“放”字经。去年以来,国务院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我省全部进行了衔接落实,省本级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7项,下放行政审批事项88项,单独向长沙市下放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45项。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方面,放宽登记和审批条件,放松市场准入管制,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其次是念好“交”字经。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减少行政干预环节,把能够交给市场的,尽量交给市场去做。全省共取消4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3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取消(取缔)10项经营服务性收费、降低13项经营服务性收费标准,推行8项经营服务性收费市场化。再次是念好“让”字经。把原来行政审批中的一些本属于社会管理的职能“让”出来,同时推动事业单位等社会服务组织“去行政化”。如本轮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中将部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予以剥离并划归行政机关,积极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行政审批事项的大幅压缩,给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以“出租车续牌审批”为例,这一审批权由省交通运输厅直接下放后,长沙市立即举行了“新增1000个市区出租汽车运力指标”听证会,并于今年上半年投放到位,对缓解长沙市民“打车难”问题起到重要作用。
  
  ——实行加强同步监管的“三个查”。减少行政审批并不意味放弃监管责任。为切实把该管的管好,我省里采取了“三查”措施:一是实行跟踪调查。对于已经取消的审批事项,省里要求相关部门和个人必须做好跟踪衔接,把更多精力转移到事中事后监管上来,及时发现和惩处违法生产经营活动。对投资活动,则大力加强土地使用、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管理,发挥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的约束和引导作用,避免重复投资和无序竞争。二是进行严格审查。对于需要核准的事项,省里要求所有核准机关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权限、程序和时限要求进行审查,不能“偷工减料”,更不能“放水”。三是开展专项检查。对搞“变相审批”的行为,省里通过制订行政许可裁量权基准、开展行政许可案卷规范性与合法性评查、行政审批业务定期和不定期专项检查、行政审批业务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强监督检查,切实减少权限下放后产生的监管风险。今年以来,我省一方面下放行政权力,一方面加强后续监管,进一步释放了市场活力。1-8月,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6%,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9%,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8%。
  
  ——注重优化公共服务的“三着力”。提供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是行政机构改革的目的所在。为此,我省大力拓展政府的服务功能,着重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着力保基本。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同时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二是着力除隐患。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人们生产生活安全。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省政府提出,五年内,不再新批煤矿、烟花爆竹生产和规模以下非煤矿山企业。三是着力兜好底。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等群体参保工作,大力推进工伤保险参保全覆盖。同时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在“护养”上下功夫,控制编制控出政府规模“新体量”
  
  机构编制的数量影响政府体量的大小。为此,我省着眼于建设“小政府、大社会”,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增减平衡、分级负责”的思路,坚持不该增加的坚决不增,确需增加的严格控制,应该裁减的彻底裁减,严格控制编制人员,切实防止政府体量膨胀。
  
  ——控“总量”。科学设定和严格控制编制总量,才能把控制政府规模的“闸门”关紧。为此,我省注意把好“三关”:首先是把好新增编制的入口关。省里明确要求,以2012年底统计为基数,实行总量控制,确保5年内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同时,规范审批机构编制的程序和条件,对职能未作大的调整、工作任务没有大幅度增加、增加的工作任务为临时性阶段性任务或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解决的,一律不予审批,对内部尚有空编、编制未分配完的,一律不予审批。同时对市州实行事业编制总量管理,确保在总量内调整机构编制。其次是把好财政供养人员拨款关。实行财政供养人员联合管控。明确全省各级只有纳入机构编制部门管理的各类机关事业单位以及群团组织等所属人员,财政部门才能列入财政供养人员,其规模总量由编制部门核定和确认。再次是把好各类特设机构设置关。从严规范和管理合署办公机构、政府派出机构、开发区管理机构、挂牌机构、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挂牌机构不得设为实体机构,议事协调机构不单设办事机构。通过改革,省委、省政府层面的各类领导小组、议事协调机构精简比例达到57.2%。
  
  ——优“存量”。机构编制是宝贵的公共资源,必须保证将其用在刀刃上,使其发挥最大效益。为此,我省主要通过三条途径来优化编制存量。第一,减多余。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适当核减职能弱化、工作任务不饱满单位的编制,撤并整合职责相近、设置重复分散、规模过小的单位,并相应核减编制。第二,保重点。分清轻重缓急,把有限的机构编制优先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环节。第三,强基层。统筹考虑上级机关“瘦身”与基层一线“强身”,将编制资源向基层和一线倾斜。如百姓关心的食品药品市场监管,省里要求市县两级分别设立食品药品稽查支队、大队,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可在乡镇(街道)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所,目的是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关口前移、充实基层监管力量。
  
  ——活“流量”。为了把编制全管活,我省积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认真做好放活流量的文章。一是向深化改革要编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对可以由市场提供、社会承担的事务,尽可能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给市场和社会组织承担,做到“养事不养人”。二是向加强管理要编制。坚持“要增编、必清理、先减法、后加法”的原则,对职能未作大的调整、工作任务没有大幅增加、或者存在“吃空饷”等情况的单位,机构编制部门不受理增编事项。同时建立编制使用评估机制,定期对市州和省直部门政策执行、职责匹配、编制总量、挖掘潜力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估,作为编制管理的依据。三是向运用信息技术要编制。一方面,在全省大力推行网上办公、网上审批、政府服务集中办理等行政模式,通过现代化手段、集中化办公方式来减少工作人员数量;另一方面,加快建立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并将其作为管理人员编制的唯一入口,实行严格的用编核准和出入编登记制度,持续开展“三超两乱”专项治理工作,切实把人员编制和经费预算联合管控机制执行到位。通过转变编制管理思路,全省机构编制严格控制在了中央的限额内,全省超编制限额进人、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超范围分设党政职务、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编外大量聘用人员等问题都得到有效遏制,并形成了良性运转的格局。
  
  “大道至简,明政善为”。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的行政机构改革,改出了各级政府管理的新活力、服务的新天地。我们相信,经过新一轮行政机构改革,轻装上阵的各级政府一定会在推进科学发展、服务三湘人民中发挥更大作用,显示更大作为。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闵美颖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2014/11/21/352861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