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这个尊老敬贤的传统节日里,红网时刻新闻联合省委老干部局推出《潇湘银辉》栏目,走近这些可敬可爱的集体与个人,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那份历经岁月长河不改的灼灼初心,那份退休不褪色的奉献担当。

沅陵县住长沙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总支委员会合照。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曾拥璇 长沙报道
在长沙,活跃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年逾七旬,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他们离开家乡沅陵,在异地他乡筑起一座“流动的红色堡垒”。
这就是沅陵县住长沙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总支委员会,其以“银发飘舞守初心,他乡集结凝党魂”的实践,书写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动人篇章。
初心如磐
流动的党总支,不散的信仰
2007年,沅陵县一群生活在长沙的离退休老党员面临共同困境:异地生活难以及时参与组织活动。怀着“党员到哪里,组织就建到哪里”的信念,他们申请成立了沅陵县住长沙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党支部,开了湖南设立离退休干部流动党组织的先河。
2008年1月,支部改为总支。目前,总支下辖4个支部,吸纳了居住在长沙市内6个区的沅陵县50多个单位80余名离退休党员。这支队伍用制度创新破解了流动党员“管理难、活动难、作用发挥难”的课题。
“流而不散、散而不乱,异地有家、管理有章”是其探索出的独特模式。近年来,党总支创新方法,通过“微党课”“微体会”“微建言”“微节目”,组织引导学习,为老党员们及时“充电”。学习中采取集中辅导、送学上门、知识抢答、诗歌朗诵等多样形式,定制个性化“学习菜单”,利用建立的流动党员和党员家属微信群,把党员“串在线上、连在网上”。
此外,每月还正常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在“心中有话向党说”“红色韶山行”“省党史陈列馆集中宣誓”“沅陵王家大院红色研学”等活动中,老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锤炼党性。
组织的温度不仅体现在学习教育中,更浸润于日常关怀。党总支建立“五有”关爱机制:平时有问候、生日有恭贺、病中有看望、节日有走访、难时有帮助。近4年来累计走访慰问396人次,发放慰问金8万余元。
余热生辉
银发力量赋能家乡与他乡
人活着要有情怀,虽然老了,但一样要有所作为。因为他们是党员,即使身在异地他乡,同样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们建言献策,智助家乡发展。乡村振兴、旅游开发、养老事业……他们的真知灼见通过一纸纸建议飞向家乡,成为沅陵发展的“金点子”。在“助力新沅陵、点赞新变化”活动中,老党员们围绕沅陵交通建设、产业发展等提出21条建议,凝聚着对故土的深情。
他们慷慨解囊,传递大爱无疆。从玉树地震捐款2万元,到2020年抗疫捐赠3万元;从“点亮微心愿、党群圆梦行”活动捐款1万元,到家乡洪灾后联合商会等筹集81余万元善款和物资,党总支的爱心足迹跨越山河。
他们志愿服务,温暖他乡热土。“把他乡当故乡、把社区当自家”是这群老党员的执着。文明创建中,参加垃圾分类宣传,打扫公共场所卫生,如老党员高役是小区垃圾分类志愿者和协理员,已故党员李日新曾多次被社区评为“公益之星”。为了规范志愿者服务,党总支还成立了“源‘沅’流‘长’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在烈士公园开展志愿服务,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流动总支是我家、众心捧月维护它、聚力凝心抓党建、星城绽放夕阳花”。在沅陵县住长沙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总支委员会,他们远离“退休失落”,拒绝“精神空巢”,在组织生活中重燃激情,在服务社会中彰显价值。
来源:红网
作者:曾拥璇
编辑:刘娜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