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湘聚算力 | 湖南聚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五城试点探索“数字赋能”新路径
2025-11-21 22:13:03 字号:

湘聚算力 | 湖南聚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五城试点探索“数字赋能”新路径

IMG_6169.jpg

会议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洁 长沙报道

11月21日,2025世界计算大会举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创新实践论坛”同期活动。

会议上,一场关于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深度讨论正在展开。

转型迫在眉睫,从“可选项”到“必选项”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前是关系企业好与坏的问题,现在越来越成为生与死、成与亡的问题。”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徐纪平的发言道出了与会者的共同心声。

“十四五”时期湖南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4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304家,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6.75倍、5.19倍。这些数字背后,是湖南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坚定决心。

然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三大难题: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王宝友指出,全国6000多万中小企业整体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起步探索阶段,而这也正是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主战场。

五城探索,因地制宜的转型路径

湖南的五个城市——长沙、株洲、娄底、衡阳、湘潭,分别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转型路径。

长沙采取“意识先行+因业施策”策略,在中央财政支持1.5亿元基础上,配套同等金额资金,聚焦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等四大产业打造样本。

株洲选择“价值优先、效率为主”的打法,针对41个工业大类中的37个,精选四个赛道进行差异化突破。

娄底的创新“领、服、陪”模式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传统重工业城市,娄底从“向地下挖矿”转变为“到天上挖云”,推出的“数转贷”金融产品已为350家参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白名单企业授信86.2亿,已经落地资金26.5亿。

衡阳和湘潭则分别从夯实数字基建、创新体制机制入手,为中小企业转型提供全方位保障。

方法论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会上,徐纪平向大家分享了浙江探索的“三化六步+实操服务”方法论,为中小企业转型提供了清晰路径。

“轻量化投入是关键。”徐纪平强调,“百万级投入、两年回本”的模式让中小企业“投得起、用得了、有获得感”。他提出的样本化试点、分批推广等具体措施,解决了转型“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在服务商选择上,徐纪平认为“不是越大越好,适配就好”。这一观点得到了蓝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玉龙的印证。陈玉龙现场宣布推出免费版操作系统,为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

从“制造”到“智造”的蜕变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总监王香莲分享了作为链主企业赋能产业链的经验。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特变电工服务1800多家供应商,实现供应链协同效率大幅提升。

湖南省农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的转型成效更是显著。该公司数字化转型负责人孙立凡介绍,通过智能化改造,公司产能提升270%,生产周期缩短50%,面积利用率提升66%。

会议现场发布的湖南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展示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成功实践。这些案例不仅是过去的成绩单,更为观望中的企业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

会议落幕时,五位城市代表已然达成共识: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必须面对的生存法则。在这场关乎未来的转型浪潮中,湖南正以务实创新的姿态,助力中小企业迎接数字时代的新挑战。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编辑:陈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