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四季度的冲锋号嘹亮吹响,宁乡经开区的车间里机器轰鸣、生产线高速运转,处处涌动着实干奋进的热潮。红网与宁乡经开区联合推出《聚力攻坚季》系列报道,将镜头对准火热的生产一线,用文字记录产销两旺的强劲势头,从车间里的“提质增效”到工地上的“日夜兼程”,从政策红利的“精准滴灌”到企业发展的“逆势上扬”,共同见证这片热土在四季度冲刺中续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新锋科技总部及智能制造基地一期厂房。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林佳妮 长沙报道
“再过一个多月,我们就能搬进新厂房了!”站在宁乡经开区新锋科技总部及智能制造基地一期厂房前,湖南新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锋科技”)常务副总经理伍水平望着崭新的建筑群,难掩喜悦。
这座总建筑面积达2.1万㎡的智能厂房,已完成全部图纸施工及规划、人防、节能、绿建等多项验收,目前电力公司已对项目正式送电,后续将即刻启动消防调试工作,稳步推进竣工验收备案流程,计划农历年前完成整体搬迁,春节后正式投产。
政企协同破解“成长烦恼”
新锋科技的“扩容焦虑”,始于业务的快速增长。作为扎根宁乡的“专精特新”企业,公司依托中南大学30余年技术传承,深耕掺硼金刚石(BDD)电极研发,产品已应用于中国航天、宁德时代等企业的高难工业废水治理项目。随着订单量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长,原有租赁厂房的生产线早已满负荷运转,“设备进不来、成品堆不下”成为制约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原本以为审批、建设要耗很久,没想到宁乡给了我们‘加速度’。”伍水平回忆,项目启动之初,宁乡经开区便成立专项服务小分队,主动对接用地规划、审批备案等事宜。
“从图纸设计到主体封顶,再到多项验收顺利通过,每一步都离不开政府的全程支持。”伍水平介绍,项目建设过程中,政府服务小分队定期上门对接,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的水电配套、手续办理等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最终实现“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竣工”。
此次竣工的一期厂房,涵盖生产车间、综合楼及配套设施,投产后将全力保障核心产品供应,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5亿元、年税收约3000万元,为企业拓展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筑牢根基。目前,一期厂房已全面完成图纸规划的施工任务,各项专项验收均顺利通过,指标全部符合规范要求。
“电力供给已陆续到位,我们将立刻启动消防调试,紧接着完成最后的验收备案。”伍水平说,施工和验收团队已做好准备,确保各项流程无缝衔接,不耽误农历年前的搬迁计划。
2.1万㎡厂房暗藏“智造密码”
走进新厂房的生产车间,虽设备尚未完全就位,但智能化布局已初露峥嵘 。屋顶的电线布置按间距均匀分布,墙面预留的接口整齐排列——这些细节,都指向新锋科技“不止于扩容,更在于升级”的建设目标。
“新厂房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空间’,而是为BDD电极产业化量身定制的‘智能载体’。”伍水平介绍,在厂房建设过程中,新锋科技始终严格遵循节能、绿建标准,从建筑材料的选择,到能源利用系统的设计,再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每一个环节都充分考虑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因素 。
作为拥有13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新锋科技的“金刚石电极制备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科技成果层曾被材料、环境、矿物等学科领域包含3位院士在内的7位权威人士评价为“国际领先”,此次新厂房投产后,将重点生产掺硼金刚石电极等核心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高端市场需求,还可进一步拓展海外业务。
如今,新锋科技的搬迁方案已制定完毕:生产线设备拆解、打包、运输、安装调试等环节分工明确,办公设施的搬迁安置也同步推进。
“春节后,这里将响起第一条智能生产线的运转声。”伍水平望着崭新的厂房,眼中满是期待。
从政企协同破解发展难题,到智能厂房承载创新梦想,新锋科技的故事,正在宁乡经开区这片产业沃土上续写着“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新篇。
来源:红网
作者:林佳妮
编辑:陈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