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从“迷彩绿”到多彩人生|付干芝:半生匠心塑青松 四十载点“绿”成金守初心
2025-11-14 20:12:48 字号:

从“迷彩绿”到多彩人生|付干芝:半生匠心塑青松 四十载点“绿”成金守初心

编者按:三湘热土,奋斗者众。昔日身披“迷彩绿”保家卫国的军人,今朝投身建设大潮,在广阔天地间奋力书写着“多彩人生”。他们转型发展的动人故事与宝贵经验何在?红网时刻新闻联合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推出《从“迷彩绿”到多彩人生》栏目,深入挖掘退役军人在各行各业的鲜活奋斗故事,展现他们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的坚实身影,让大众看见他们脱下军装后的无限可能,更让每一位退役军人在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点亮前行之光。

图片2.png

老兵付干芝在修理罗汉松。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洁 夏文颖 通讯员 王佑衡 蒋萌萌 实习生 贺尹曼竹 浏阳报道

在浏阳市柏加镇渡头村,罗汉松绿意葱茏,云片层叠如画。年过七旬的付干芝穿行其间,布满老茧的双手在松枝间缓缓游走,细致修剪——这一动作,他已坚持了四十余载。

这名出生于1952年的退役军人,将大半生时光编织进了家乡花木产业的肌理中。从普通退伍青年,到柏加镇第一批罗汉松造型师,再到荣获“长沙市劳动模范”,他的人生轨迹,印证着“退役不褪色”的坚守与开拓。

戍边四年,淬炼初心,军营岁月铸就人生底色

1972年冬,付干芝怀揣报国之志,踏上西行列车,奔赴新疆军区某部医院,成为一名后勤兵。初到边疆,干燥的气候、迥异的生活习惯,都让这个年轻的湖南小伙有些无所适从。但每当想起入伍誓言,他便坚定信念:“既然当了兵,在哪都是为人民服务!”

在军营的四年里,付干芝的岗位虽几经调整,却始终以“干就干好、做就做实”的劲头,把每一份工作都做细做实。他在后勤岗位上用日复一日的踏实付出,成为了部队运转中不可或缺的“螺丝钉”。这段军旅岁月,不仅淬炼出他踏实专注、认真负责的品质,同时也为他后来扎根花木产业、潜心钻研罗汉松造型技术,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零开始,敢为人先,敏锐眼光开启产业转型

1976年,付干芝退役回乡,毅然投身花木产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多数乡亲还在经营传统花木时,付干芝敏锐地察觉到产业升级的契机。他奔赴广东等沿海省市考察,不仅引进了新品种,更关键的是,他带回了先进的栽种技术和全新的市场理念,为当地苗木产业打开了通往更广阔市场的大门。

但付干芝很快发现,只卖原生树苗,价值有限。该如何提升附加值?一次外出考察让他豁然开朗:造型盆景和造型树才是提升附加值的关键。

“一棵树卖出去,永远只有一棵树的价值;但如果能把它打造成一处景,那就是一件艺术品的价值。”秉持这一理念,付干芝开始了漫长的自学之路。

他借阅专业书籍、订阅专业杂志、了解盆景培育知识,对着树木反复观察、构思、尝试,并将果苗嫁接经验用于罗汉松品种改良。历经无数次摸索,他成为镇上第一批罗汉松造型师,真正实现点“绿”成金。

匠心独运,点“绿”成金,技术创新成就行业标杆

这门点“绿”成金的手艺,付干芝从未视作独享的秘密。“只有把手艺传开,才能形成产业合力,带动乡亲共同致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的学生不仅遍布本地,更有不少来自浙江、江西等地的求学者慕名而来。对前来求教的人,他总是倾囊相授,手把手地教。

在他的带动下,村中产业逐步从普通绿化苗转向高附加值的造型庭院树。事业有成后,他始终不忘退伍军人的初心,热心公益,反哺乡梓,每年都与本村年轻园林造型爱好者座谈交流,分享经验,为产业凝聚新生力量。2019年,经全民推荐和村级上报,付干芝荣获“长沙市劳动模范”称号。

四十余年光阴流转,付干芝的坚守、创新与奉献,正如他手中那些历经雕琢而愈发苍劲的罗汉松,郁郁葱葱,历久弥新。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夏文颖 王佑衡 蒋萌萌 贺尹曼竹

编辑:陈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