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这个尊老敬贤的传统节日里,红网时刻新闻联合省委老干部局推出《潇湘银辉》栏目,走近这些可敬可爱的集体与个人,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那份历经岁月长河不改的灼灼初心,那份退休不褪色的奉献担当。

罗素珍(前排右一)在志愿服务活动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黄舒婷 娄底报道
在湘中娄底,有这样一位退休干部,她将晚年时光化作温暖的灯火,照亮了计生特殊家庭前行的道路。
她是罗素珍,娄星区乐坪街道办事处原副主任。退休九年来,她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自筹资金创建娄星区馨美聚爱服务中心,带领200多名志愿者走遍11个乡镇街道的152个村(社区),为703名特殊家庭对象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温情相伴,做特殊家庭最亲的“贴心人”
2016年,刚退休的罗素珍做了一个让家人不解的决定:自筹3万元注册成立公益组织,专门关爱计生特殊家庭。这个决定,开启了她与703个特殊家庭的“不解之缘”。
年近八旬的曾广英老人从江西迁居娄底照顾患精神病的独女,2015年相依为命的老伴病故,一连串打击让她彻底封闭了自己。2017年寒冬,罗素珍第一次上门时吃了个“闭门羹”,但她毫不在意,坚持每天带着热饭菜上门,陪曾广英聊天。曾广英三次病危,她和志愿者始终守护在侧。2021年,曾广英骨折住院40多天,她们轮班陪护,日日送饭。
节日的拜访、天寒的问候、病时的照顾……点点滴滴的温暖终于融化了曾广英心中的坚冰。2022年,罗素珍和志愿者们陪伴曾广英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这份超越血缘的爱一直延续到生命尽头。
九年来,罗素珍和团队累计提供服务7000多人次,人均志愿服务时长超过300小时。在她的细致帮扶下,一个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巧筑心桥,做精神慰藉的“引路人”
“帮扶对象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扶,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持。”这是罗素珍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探索精神慰藉帮扶模式的初心。
杉山镇集合村的李江兰在一次闲聊中无意提起:“我以前很想学京剧。”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罗素珍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多方打听联系上涟钢京剧团的老师,组建了京歌班。
李江兰第一个报名,从五音不全到能唱能跳,如今已成为班里最勤快的学员。“我从不曾想到年轻时的心愿能在这里圆满。他们不是志愿者,更像是我的家人,是治愈我心灵创伤的天使。”李江兰动情地说。
罗素珍带领团队又陆续组建起朗诵班、舞蹈班、乒乓球队等26个学习交流联谊班组,并鼓励带动失独老人积极参加文娱活动。这些班组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更让他们在活动中结识新朋友,重新找到生活乐趣,走出生活的“阴霾”。
从物质帮扶到精神慰藉,罗素珍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暖心之路。她创建的“暖心家园”2021年被评为中国计生协全国优秀示范点,她本人也先后荣获湖南省优秀志愿者、湖南省最美计生协会人等荣誉。
爱在循环,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美丽蝶变
最让罗素珍感到欣慰的,是看到爱心的种子在受助者心中生根发芽。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失独退休教师王晓武的老伴突发心脏病。一筹莫展之际,他拨通了罗素珍的电话。
志愿者立即行动,全程参与住院、转院和抢救。这种雪中送炭的温暖深深打动了王晓武。事后,他毅然加入服务中心成为志愿者:“你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认识你们后,我不再恐慌忧虑,重拾了生活下去的勇气!”
在罗素珍的团队里,像王晓武这样完成从“受助”到“助人”华丽转身的志愿者已达62人。他们用自己的经历温暖着其他特殊家庭,让爱的力量不断传递、壮大。
如今,年过花甲的罗素珍依然奔走在志愿服务第一线。她说:“前行的路仍有很多困难,但我们将继续以‘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为宗旨,让每一个有需求的特爱对象感受到爱的温暖和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黄舒婷
编辑:陈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