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商道·“巢娭毑”:不用机器不开分店,我一辈子就盯着做好这一件事
2025-10-06 19:46:39 字号:

商道·“巢娭毑”:不用机器不开分店,我一辈子就盯着做好这一件事

1.jpg

巢娭毑月饼店前人头攒动。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雪骅 长沙报道

举家围坐清光里,分团圆是故乡。今天是中秋佳节,月圆之夜,与亲人围坐一起赏月、吃月饼,成了许多人的节日标配。

在长沙,因为有一种来之不易的纯手工食品——巢娭毑月饼,市民赏月、吃月饼的氛围更浓。

一饼难求,成独特经济现象

说“来之不易”,不仅因为巢娭毑月饼选材、做工精细,还因为它一饼难求。

据说有人为了买月饼,清晨五点就拿了小板凳从河西跑到巢娭毑月饼店前坐等,也有人说每到中秋节,巢娭毑月饼店附近的小摊贩都跟着“发了财”。

如果实地见证了那些排队买月饼的“长龙”,你就会明白以上传言非虚。因为排队的人实在太多,而长沙城卖巢娭毑月饼的店铺,仅此一家,卖者少,买者众,从早上8时到傍晚6时,一直供不应求。

10月1日,记者路过位于长沙市雨花区的巢娭毑月饼店,远远就望见两条“长龙”,从车站南路一直排到了洞井路。而附近摆满了小摊——都是卖月饼的,有顾客透露“那是提前排了长队,从店里买到月饼后转手加价二三十元卖给那些不愿意排队的过路客”。

周边的居民对此已经习以为常。“有的人全家老少出动排队,购买了巢娭毑月饼后就在附近摆起了摊,售价普遍比店里卖的上涨了一些。”都市兰亭小区一位李姓居民说,为了避免重复购买,巢娭毑月饼店的工作人员还依次给排队的市民发了券,方便识别。

真是隔行如隔山,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手工月饼,竟有如此火爆场景,已然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

2.jpg

购买月饼的队伍排起了两条“长龙”。

几十年如一日,从不开分店

站在巢娭毑月饼店前,能清晰听到里面传出来的击打声。巢娭毑月饼店创始人、年已七旬的巢金云眯着眼自豪地对记者说:“你听,这是我们师傅在用木槌敲打月饼。我们的月饼,都是这样一个个用纯手工敲打出来的。不用塑料模,也不用机器压,每个月饼都熟透,月饼边角都鼓出来了,看上去普遍比外面卖的大一个圈。”

不仅纯手工制作,所有月饼的选材也很讲究。

以莲蓉月饼为例,巢娭毑月饼店所用材料都是从湖北购买的优质莲蓉,“500元一箱的原材,价格虽然贵一点,但能确保品质”,一身工作服打扮的金云表示,店铺从来不打广告,只在销售时对外发通知,“产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这一辈子就想把这一件事做好。我从事月饼这个行当,到今年已经54年了,仍旧坚守着这个初心”。

而以“巢娭毑”命名的店铺至今已经开了将近30年,一直在老地方,没有变过,也没有与别人合作开过任何一家分店。

面对记者的问题“这么多年,生意这么好,为什么不开分店?”,巢金云一脸平静地说:“我就扎根在这里。为什么不开分店?因为不能搞分店,我人在现场,品质就有保障,人不在现场,品质就不好把控。再说我们纯手工制作,生产能力有限,如果扩大规模,品质肯定就难以保证了”。

现在巢娭毑月饼店有固定员工30多人,中秋节临近时有70多位员工。记者了解到,中秋节前的10天,巢娭毑月饼几乎每天都能卖出八千斤左右,以每斤40元计,市场效益可观。而制作月饼的员工们每天都能挣到五六百元,大家“很有获得感”。

10月5日,巢金云在朋友圈发了一个视频。视频画面很简单,只有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一条告示——

“尊敬的顾客:

国庆中秋的供应工作顺利完成,感谢各位顾客大力支持和包容,工作虽然辛苦,能够为顾客服务也是一种幸福。54年的坚守,守住初心,不开分店。就在都市兰亭1栋2号门面,发挥自己的余热,做好真正纯手工传统月饼。真心感谢各位顾客,谢谢你们!祝大家中秋快乐!巢娭毑”

据当地居民透露,巢娭毑月饼店一直以来都是用这种小黑板来“发通知”“发告示”。

“非常有年代感的一种与顾客交流的方式,加上他们产品制作手法原始、地道,它真的很能让我们感受到岁月沉淀的味道。”上述居民感慨地说。

一家小店,几十年如一日,纯手工,不开锁,不玩“智能”,不仅解决了几十人的就业,还持续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多年来“赚足”了一座城的胃口和口碑,这应该算得上是成功的,这也是一位“一辈子只做好这一件事”的老人,用她的近乎“偏执”的坚守,带给我们关于商道、人道的深深思考。

在这个动辄谈“资本”谈“扩张”谈“上市”谈“智能”的时代,有时候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以最简单、最质朴的方式去干事创业,也能获得极大成功。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雪骅

编辑:刘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