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湘江潮涌连南非 科技人文启新章——2025中国-南非科技人文交流系列活动侧记
2025-10-24 13:03:04 字号:

湘江潮涌连南非 科技人文启新章——2025中国-南非科技人文交流系列活动侧记

wechat_2025-10-24_104050_412.jpg

图为青年科学家圆桌对话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璐 长沙报道

金秋十月,湘江之畔的星城长沙迎来了一场跨越万里的科技之约。10月21日-22日,以“科技赋能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025中国—南非科技人文交流系列活动”在湖南长沙举行。来自中国和南非的200余位科学家、工程师及青年代表齐聚千年文脉之地,共同擘画科技合作新蓝图。

图为“2025中国—南非科技人文交流系列活动”现场。

智慧激荡,绿色主题引领对话

在科技领域,中非的合作渊源颇深。

时间回到今年3月,中国工程师联合体与湖南工程机械制造龙头企业三一集团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签署合作协议,“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建设中心”应运而生,并成功开展首期培训。该中心依托三一海外基地,整合国内优质资源,致力于提升南非工程机械领域人才技能。南非科技创新部代表对此高度评价,认为这是解决南非工程师能力建设需求的“及时雨”。

而10月底的这一次的主场活动,则紧扣“科技赋能绿色发展”时代命题,为两国科技精英搭建了深度对话的高端平台。

南非工程院院士西里尔·奥康纳教授在演讲中指出,“成功的协作关系,应建立在良好的人际纽带而非契约或法律文书上。多年来,我们与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BGRIMM)和中南大学(CSU)的中国同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共同开展课题研究、联合发表学术成果、尊重彼此知识产权,乃至日常的协同工作,各方均收获颇丰。”

wechat_2025-10-24_105233_468.jpg

图为南非工程院院士西里尔·奥康纳教授。

开普敦大学副教授贝琳达·麦克法德赞与柯尔斯滕·科琳均从事矿产资源研究。她们在多次访华交流中表示,中国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

青年科学家圆桌对话中,近40位中南科研才俊围绕“青年与全球挑战”“国际项目促人才成长”“未来科研新领域”三大议题展开思想碰撞。一位参与对话的南非青年学者感慨:“湖南的创新氛围与开放平台,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挑战提供了宝贵土壤。”

工程师交流活动,则由中国公路学会、中国能源研究会牵头。百余名政企学研代表聚焦智慧绿色交通与清洁能源两大领域。从北斗智慧物流应用于非洲物流网络,到中国“近零碳高速”技术如何适配非洲环境;从风电光伏联合研发,到南非能源转型路径设计——这些由湖南科协搭建的务实议题,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果共享,“湘”音传扬非洲大地

活动不仅体现在平台搭建,更在于推动湖南经验、湖南资源与非洲共享。

湖南科技与产业成就的“湘”音,在非洲激起回响。访问期间,湖南方面对本地工程机械、超级计算等领域的推介,引发非洲工程界浓厚兴趣,而湖南省博物馆和岳麓书院,则让来自非洲的朋友们亲身感受到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

wechat_2025-10-24_105637_674.jpg

图为南非自然科学专业委员会首席执行官代表察波·赛马。

参与调研的南非自然科学专业委员会首席执行官代表察波·赛马表示:“三一重工分享的工程标准与案例极具启发性,我们渴望了解更多‘湖南模式’。博物馆和岳麓书院的参观也令我感到震撼,中国千年前的历史文化,如今依旧在影响着这片土地的发展,这让我们对湖南有了新的认识。”

当岳麓书院的千年弦歌与“中国——南非”青年科技工作者交流探索产生共鸣,从湘江之滨到好望角畔,一条以科技为舟、以人文为楫的湘非合作新航路,正在时代的浪潮中铺展。

正如湖南以行动所诠释的:科技合作无远弗届,惟以真心架桥,以实干为帆。在合作共赢的框架里,创新智慧的交响,正奏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编辑:陈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